看见“漠沙”就想咽口水,不是因为口渴,而是因为……

金灿灿的向日葵、新绿的稻田、翠绿的苦瓜地、沉甸甸的木瓜树、散发果香的荔枝树、遮天蔽日的芒果树……绝大多数云南市场上能见到的蔬果品种这里都能种植并生产。一年四季,这个田园水乡物产不断,丰饶的物产,正是漠沙倍受上天厚爱的证据。

漠沙至今还保存着花腰傣传统文化。今年五一节期间,漠沙镇南碱花腰傣生态旅游村就将举行当地花腰傣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过摩节。

传统神秘的过摩节

在大多数水果尚未成熟的4月初,我们踏上了前往漠沙的旅途。

从新平县城出发,车子行驶在306省道上,满眼新绿。同行的新平县旅游发展局工作人员老曹告诉我们,眼下还不是这条道路最美丽的时候,5月,省道两侧凤凰花开,红艳艳的,为苍莽浑厚的大山更添几分娇媚。

到漠沙的第一站是南碱村。四月的南碱,果花刚刚落下,木棉花开得正好,花瓣掉落河边,美极了。芒果、木瓜、荔枝都正在挂果,成排的红色土掌房与绿色的果树相映成趣,一派田园风光。

曼蚌河、漠沙江在这里交缠而过,百年以前,河流是村寨的天然屏障,村民进出村庄都必须趟过河流。有的村民很幸运,每次过河都能平平安安,有的村民运气没那么好,在河里“摔倒”再也没爬起来。怀着朴素善良的愿望,村民们希望每次过河都能受到河神的庇佑,过摩节就是在这样的愿望中兴起并传承下来的。如今,南碱村道路便利,村民进出村寨可以直接乘车,但过过摩节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过去,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属虎日便是过摩节,人们在这一天祈求龙王、河神保佑村民平平安安。“这个节日从我记事起就有了,家里的老人总是把这个节日当成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来过。”南碱村老组长刀文成说。2000年前后,有外地游客听说了南碱村的过摩节,专程赶来参加节日。为了让更多喜爱民族节庆的人们能参与进来,今年过摩节将在“五一节”期间举办。

为了准备这个最重要的节日,村民们早两个月就开始忙活了。农历二月份,村里要举行选“龙头”的仪式。村民们每家都带来一份衣服。衣服过秤,要求每家的衣服都达到相同重量,重量不足的便往衣服中加入大米,直到所有人的衣服重量一致,就把衣服统一放到一起。经过雅摩一周的念经祈福,人们带上秤再次为衣服称重,最重的那份衣服的男主人便是当年过摩节的“龙头”。“衣服最重,预示着他一年有好兆头,说明他今年运气最旺。”刀文成介绍。

选出“龙头”后,就由“龙头”牵头准备那一年的过摩节。过摩节前,“龙头”要张罗着购买牛、鸡等牲畜家禽,做各种准备。

过摩节当天,“龙头”带着村民共同来到河边广济山(音)的大树下。伴随着雅摩的唱念经书声,“龙头”选择适当的时间杀鸡宰牛,祭献河神,并将牛骨头挂到树上,完成整个祭祀仪式。

整个过程,参与的村民都保存着对自然的敬畏,仪式庄严,现场十分安静。“神树旁边不能喧哗,谁喧哗就要出一对鸡祭献神灵。”刀文成说。

今年,当地特别准备了能让游客体验的“过摩吉祥宴”。吉祥宴由当地大厨制作,包含了新平本地特色菜,值得一尝。

传统的过摩节,总少不了村民的欢歌舞蹈。人们吹响叶子,跳起舞蹈,共同庆祝这个美丽的节日。

沙漠是金黄的,漠沙是鲜绿的

对自然的敬畏,让当地人注重保护环境。如今的南碱村,绿树成荫更胜从前,“以前这里没有树,都是我们栽的!”村民自豪地告诉我们。

在南碱村,爱美的女孩也是不怕晒黑的,因为到处都是绿树成荫,自然地遮蔽强烈的太阳光线。

村里,每个月你都能吃到新鲜的芭蕉、香蕉和木瓜;每年五月,你能吃到鲜美多汁的芒果和甜蜜蜜的荔枝;其他季节,梨、柿子等轮番上场,自然的馈赠,足够慰劳远道而来的客人。

其实,不只南碱,整个漠沙都物产丰饶。

这几天,漠沙镇工作人员小刘告诉我们,镇里产的西瓜、酸芒果、荔枝都上市了。五一节去漠沙,正赶上吃水果的好时节。要知道,漠沙的水果品种丰富、口味绝佳,在新平当地十分有名,供不应求。“这个季节漠沙的西瓜汁水丰富、味道甘甜,特别受欢迎。”刘女士介绍,漠沙的荔枝更是以早熟、品种众多闻名,“从五月份开始,最早成熟的荔枝就开始上市了。”漠沙 ,不同品种荔枝的成熟季绵延数个月,是荔枝控的福地!

在漠沙,天然的土特产吸引人,手工艺品也极具特色。南碱村的女性,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纺线、织布、刺绣的传统。每天下午两点,走进南碱村,你就能看到一幅宁静美丽的画卷:村里的妇女、女孩都手提竹篮,里面装着布料、线团,来到大芒果树下绣花。

精细的绣法、朴素传统的纹样,一切都是最美的样子。坐在她们旁边,女孩们时不时抬起头朝我们笑笑。其中一位正为衣服缝制铝泡的老奶奶还特别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坐坐。她家的屋子是一所传统的土掌房,走进屋内,温度瞬间凉爽了不少,奶奶捧出了她自己刚刚捡拾的酸角,酸角味道酸酸软软的,开胃极了。

离开芒果树下的绣娘,在村里随意走走也能碰上不少正在刺绣或正在制作竹编的手艺人。他们制作的绣片或竹篮多是自己使用,但假如你喜欢,他们也会以比较实惠的价格让给你。

漠沙的深夜食堂

白天的漠沙,自然清新、文化浓郁;晚上的漠沙,别有一番瑰丽色彩。

天将将黑下来,48岁的陶国荣开启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他那间位于漠沙农贸市场的小店“忘不了”,在漠沙乃至新平以制作田螺出名。“忘不了”周围,还有好几家主打田螺的夜宵店,从天色擦黑到夜色阑珊,这一圈美食铺子都亮着暖黄的灯光,构成了一组新平版的“深夜食堂”。

晚上,我们吃到了正宗漠沙田螺,陶国荣给我们端上来满满一碗田螺。每一个田螺都蘸饱了汤汁,吮吸一个田螺肉,肉质肥嫩鲜香,最特别的是田螺肉带着一股木姜子等天然香料的香辣味。“其他地方从没吃过这个口味的田螺,太好吃了!”同行的来自昆明的朋友十分惊喜地说。

一份地道的漠沙田螺,做起来并不简单。三天前陶国荣就开始准备了,他找到相熟的农户家,挑选了田螺,个头大、螺纹好的田螺味道更好,“中秋节前后的田螺最好吃。”带回家后,陶国荣把田螺养了两天,吐干净沙子。

最好吃的田螺还要现炒,客人点单后,才把新鲜的田螺放入锅中炒制。近一个小时的制作过程,陶国荣时而加调料,时而调火。“料什么时候加、火候什么时候放多大都有讲究。”陶国荣也是在七八年的钻研中,才逐渐发现让田螺更美味的秘密。

在漠沙的这些夜宵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能用新鲜田螺制作。因为在所有螺中,田螺价格较贵,有的人会选择用价格便宜的螺种,但漠沙这几家店仍坚持选用田螺,“其他品种做出来没这个味道,我们不会用。我们几家店也会互相监督,用好的食材。”

对漠沙人而言,田螺不只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结。陶国荣记忆中,每逢中秋节,家中必定会做田螺。“三十多年前,条件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沿着田埂子找田螺吃,家里面爸爸妈妈做的田螺最好吃。”

在漠沙,好吃的还有仙人掌汤、酸辣鱼、蚂蚁蛋……快趁着五一节期间的“过摩节”,去漠沙体验吧!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龚静阳 

责编 李沛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