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县市·剑川】走好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讲好剑川故事!

编者按:

为全面提升大理文化旅游传播影响力,展现大理文化旅游形象,大理文旅融媒体中心在大理州文旅局的指导下,深入大理州各县市文旅部门、文旅企业和相关场所,推出“一月一县市 全域看大理”系列报道,旨在描绘好风光、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展示新亮点,依托大理文旅、文旅头条全媒体传播渠道,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全面宣传展示大理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带你一起发掘“六个大理”新魅力!

剑川,底蕴深厚,文化荟萃,剑川古城矗立至今,讲述着岁月时光里的故事。滇西北的群山中,沙溪古镇独树一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新时代下,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落地剑川,将成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一个文化新地标。蒙尘的文物期盼着世人能打开尘封的秘密,窥见历史长河中被冲刷却又绵延至今的璀璨文明!

立足资源优势

活化大有可为

据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婷介绍,现在剑川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国保6处、省保6处、州保12处、县保47处)、革命遗址保护单位33处、历史建筑114处、文物普查登记点253处、馆藏文物6000余件……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是承载灿烂历史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剑川县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不断充实文物资源家底,创新发展路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现址的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是三江并流区域唯一的一座标准的汉式古城池,从踏入剑川古城开始,便仿佛掀开了历史的一页褶皱……自2014年起,剑川县通过整合古旧建筑修复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持续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古旧建筑修复保护工作,还以其“新”的历史面貌,让往后的时光仍有历史印记可回味。

杨婷表示,全县全力整合各项资金,全方位推进剑川古城古旧建筑修复保护,重点实施报国寺恢复重建、剑川县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赵藩书院等项目;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门街古建筑群和景风阁古建筑群修缮、石钟山石窟保护房修缮和省保欧阳大院修缮等。全面启动沙溪古镇古旧建筑修复保护,实施城隍庙片区古旧建筑群修复保护项目,有效促进人文生态保护,推动项目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弥井古村古旧建筑修复保护。现已实施完成三圣宫大殿工程及亭子修缮和昭应寺青砖青瓦铺筑及石板台阶、挡墙,并对部分古旧民居进行修复保护。

沙溪古镇作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探索出了属于自身的“沙溪模式”。沙溪秦汉时期便已成为茶马古道的交通要冲,古镇中心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影响力较大的集镇之一,历史裹挟黄沙滚滚向前,茶马古道被现代化的公路替代,沙溪不再是滇西北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沉静在了石宝山下。正因如此,昔日在滇藏茶马古道上繁华至极的古集市也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剑川县的核心文化遗产。

沙溪境内,石宝山风景区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沙溪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33个,沙溪镇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MMF)选为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录,被誉为“茶马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多年来,沙溪古镇将“保护与利用”结合,在文物保护利用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一个无名的贫困传统农业小镇,逐步发展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

盘活文物资源

讲好剑川故事

坚持“保护+利用”并行,剑川县进一步调整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定文物维修保养计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城市遗产价值的阐释和利用工作,做好沙溪古镇保护经验总结和推广;加强古城风貌管控和环境整治;进一步充实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力量等15个方面意见、建议,制定《剑川县关于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推进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02年,剑川县人民政府和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启动了沙溪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项目暨沙溪复兴工程。项目在建设资金、施工管理、动迁安置等方面,因势利导,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设计、古宅维修、景区整治等具体工作环节,形成了新型“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模式。

同时,在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和各种节庆活动期间,也会依托白曲宣讲团、红色文化宣讲团,积极开展送展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不断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良好格局。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进一步讲好剑川故事,在古旧建筑修复中,剑川县积极引导技艺精湛的剑川木雕、石雕传统本土工匠、民间艺人通过成立“工匠合作社”积极参与进来,而那些熟悉剑川历史文化的剑川籍知名人士不断涌入,充分挖掘古旧建筑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予其准确的建筑价值定位,赋予古旧建筑原有的文化尊严,让历史文物留住过去,走向未来!

探索“文物+”

赋能文旅新活力

“石怀瑰宝湖藏剑,名山胜水两风流”。作为生态旅游的乐土,剑川县积极探索“文物+”,让文物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文物和非遗,都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剑川县结合实际,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赋予文物部分现代功能,将沙溪城隍庙和古戏台两翼裙楼作为社区服务场所使用,昭忠祠、沙溪兴教寺厢房、李瑞棻宅院、余庆宫等打造成盆景园、老照片馆、匠心手作馆、剑川木雕馆、白曲技艺传承展示馆等。同时,在丰富文物业态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博物馆群建设,2019年剑川县博物馆群建设被纳入云南省博物馆群六大片区建设试点。目前,已建成20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文物旅游+非遗”的结合,串联起了古老文明的历史脉络。

重温红色故事,厚植红色基因,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旅游资源开发,剑川县推出了“探寻剑川历史”游、“探访剑川名人”游、剑川非遗之旅三条旅游线路;以张伯简纪念馆为重点,打造“重走革命道路、重温红色经典”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下一步,剑川县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的古旧建筑恢复保护投融资机制,不断加强剑川古城、沙溪古镇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弥井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尽快把历史资源、文化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使剑川古城、沙溪古镇、弥井村良性循环,实现古城古镇古村的可持续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林燕 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王泽航 苏金泉 邓斌 杨继培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