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普洱澜沧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朱正 通讯员 李娜妥 文)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在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普洱澜沧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活动在富邦乡赛罕村佧霍异地搬迁点开展。

本次活动由澜沧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澜沧县文化馆、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将非遗技艺展示培训、活态传承、非遗产品展示销售、非遗互动体验、培训汇报演出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澜沧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非遗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活动期间,各类澜沧本土非遗项目聚集,有拉祜族竹编制作技艺、拉祜族芦笙制作技艺、拉祜族服饰制作技艺、傣族崩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傣族传统手工土陶制作技艺、三弦制作技艺等传统非遗制作技艺,为广大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一个个非遗传承人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切磋技艺,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和民族歌舞技艺培训,切实增强了澜沧非遗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这些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澜沧少数民族的风情沃土,承载着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人们的一舞一蹈、一唱一跳都来源于千百年来的辛勤劳作与生活积累,充分展现了澜沧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植根于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本次活动深入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共向观众发放《拉祜族芦笙舞》《牡帕密帕》教学光碟200盒、非遗宣传单200张、宣传册50本,“非遗购物节”参与人数近2000人次,为当地老百姓和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1万余元。


近年来,澜沧县合理利用非遗资源,通过开展“非遗+”系列活动,多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澜沧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下来、“传”下去、“走”出去,在当地文旅部门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澜沧县非遗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图 李剑锋、李唯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