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云南 | 承载古老记忆的纳西童谣 千百年口耳相传的文学瑰宝


(《纳西族童谣》校本教材)

“大月亮呀大月亮,瓜子摆三盘,筷子摆六双,一盘给我家,我家瓜子熟,再请你家尝……”一首纳西族地区广为流传的童谣《月亮姆》,是否也将你带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非遗传承人和冬月向孩子们传授《纳西族童谣》)

(纳西族游戏童谣《啊比节》)

纳西族童谣,纳西语称“Ssiul ssiuf zzer bee”(儿歌调)“Ssiul ssiuf ju juq bee”(哄孩调)或“Ssiul ssiuf dal bee”(孩子话语调)等。包括游戏童谣、手指歌、数数童谣、问答歌、字头歌、摇篮曲、叙事童谣、牧歌、岁时歌、颠倒歌、谜语歌等12类,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永不磨灭的记忆。

一首流传至今的纳西族童谣《al deif bo nee zzaiq sheel lal》(阿得波建新城),讲述了丽江知府阿甲阿得组织民众修建丽江古城的事迹。阿得(1311-1390),纳西名为阿甲阿得,为明代第一任丽江军民府知府。由此可以推算,纳西族童谣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纳西族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想象丰富,语言诙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在浅显易懂的语言、轻快俚俗的音乐中,惟妙惟肖的生活场景有着最初的美的启蒙;记录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蕴含了纳西族的传统美德,寄托了纳西族人民的美好愿景,表达了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原貌、伦理道德、发展愿景及其对自然与人生的诸多认识,充分体现了民俗、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生灵……世间万物在纳西童谣里不断变换、轮番上演,每一次出场都为世人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平实朴素的生活场景……可以说,它是纳西族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凝聚着纳西族祖先的智慧。

小贴士:

2016年,“纳西族童谣”被丽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主要流传区域为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迪庆州三坝乡等纳西族聚居区。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图片编辑:杨吉娟

本期文案:牟燕红

海报制作:陈洪涛

视频制作:谭馨语

图片:古城区委宣传部 古城区非遗中心 刘小毅

视频素材: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