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好!跨省游“熔断”政策调整提振市场信心 大理做足准备迎八方客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首次将跨省游“熔断”政策的行政单位从省(区、市),调整为县(市、区、旗),以及直辖市的区(县),预示着文旅市场回暖在望,又熬过一个冬天的文旅人信心倍增。大理依托本土资源,丰富文旅产品,筑牢疫情防线,强化协调联动,加强监管措施,努力营造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为文旅市场安全保驾护航。多措并举,攒足“底气”,准备把最好的服务“端上来”,开门迎接四方游客。
2、美若仙境!大理洱海海菜花盛开
进入六月,大理连片的海菜花,盛开于清澈的洱海湖面,放眼望去,海菜花柔柔地铺着,一朵连着一朵,一片连着一片,绵延不绝。作为“水质的试金石”,海菜花重现洱海,广泛盛开标志着洱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洱海无弦万古琴”,水光潋滟无限美。
3、醉美洱海源——沪滇交流美术摄影作品展开展啦,快来打卡!
为进一步加大沪滇交流协作,扩大洱源文化的对外宣传和影响力,提升洱源的知名度,助力打造洱源文化品牌,6月2日,“醉美洱海源——沪滇交流美术摄影作品展”在大理州群众艺术馆一楼展览厅开展,展期将持续到6月16日。此次,“醉美洱海源——沪滇交流美术摄影作品展”共展出表现洱源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术摄影作品132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地表现了洱源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展示了鲜活的民风民俗、人文历史。
4、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到弥渡县开展白子国历史文化调研
为深入挖掘弥渡白子国历史文化,彰显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贯彻落实弥渡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把文化资源挖掘出来”的要求,6月1日,弥渡县邀请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到弥渡县开展白子国历史文化调研。此次调研,在州级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宽了挖掘白子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思路,以学术研究为主责主业,以考古调勘、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口述史记录等为主要抓手,着力拿出弥渡白子国的学术论证,擦亮弥渡悠久的历史文化品牌。
5、祥云县“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流动舞台启动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努力营造祥云古城文化氛围,推动祥云历史文化宣传工作,5月30日,祥云县举行“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流动舞台宣传演出暨启动仪式。据了解,此次演出活动启动后,将在每周一、二、三、四、六的晚上7点,在祥云县城鼓楼南街牌坊、龙翔公园、祥和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玉波湿地公园、飞龙新苑小广场进行巡回演出,预计演出60场次,每场演出时间大约70分钟,欢迎大家到现场观看。
6、祥云第一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中期检查
近日,祥云第一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祥云红色教育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中期检查。据了解,2021年5月,祥云红色教育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这是祥云县第一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祥云“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为试点项目承担单位,共投入资金约229万元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基地建设标准化水平。祥云红色教育服务标准体系共89个标准,覆盖了管理中心服务提供过程的各个环节,覆盖率达100%,今年5月1日开始全面试运行标准体系。
7、“小河淌水乡愁地 幸福弥渡等你来”—DOU游弥渡《小河淌水》歌手大赛圆满落幕
5月31日,DOU游弥渡·《小河淌水》歌手大赛决赛直播在弥渡县文化馆举行。通过150分钟的分组决赛,最终评选出流行组、民族美声组、原生态组金奖、银奖、铜奖每个组别各1名,优秀奖各2名。决赛直播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云南公共文化云、弥渡非遗抖音号平台播出,当天累计在线观看量达20余万次。
8、大理州白剧团到大理市下关第一幼儿园举行“大理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演出活动
在第72个“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贯彻落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大理州白剧团“大理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专场演出在大理市下关第一幼儿园倾情上演!据了解,大理州白剧团将继续开展“大理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相关活动,切实将“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坚持不懈地把民族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传承好、发扬好白剧非遗艺术和民族歌舞,担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美溶 文
图 王泽航 李美溶 李晓玲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 祥云时讯 “大理白剧”微信公众号 弥渡县非遗保护中心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