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 | 弥渡卷蹄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四顺

弥渡古称"六诏咽喉",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曹四顺,男,1970年出生,现年52岁,出生于"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

"曹氏卷蹄"的革新

弥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产,使得曹四顺家从父辈以上就开始制作卷蹄美食,1998年创立了"曹氏卷蹄"。

曹四顺是"曹氏卷蹄"第三代传承人。他自幼与祖母、父亲母亲一起生活,看父母制作卷蹄,从小耳濡目染,建立的"曹氏卷蹄"品牌,是弥渡境内最早开始批量生产卷蹄的加工坊。

他与父母一起研究、改良卷蹄的制作工艺,从用稻草捆绑卷蹄到现在用棉线捆绑卷蹄蒸煮;从过去用土坛保存到现在用真空包装保存卷蹄,并采用高温灭菌,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生产上都有了改进和提升。

2011年,曹四顺创立了"曹氏金富食品有限公司",企业生产环境和技术条件明显改善,产品档次和企业形象快速提升,经营产品拓展到了香肠、酸肉、风肝、排骨飵、酸萝卜丝……

传承好弥渡卷蹄 做好弥渡人的品牌

曹四顺深知,"弥渡卷蹄"这一地方特产之所以能够传承六百余年,与"南诏铁柱"一样标绩全滇,成为弥渡人食疗养生,招待尊宠的美食珍品和馈赠亲友的至尚礼品,妙之大者就在于其绝伦的品质。在曹四顺看来,传承和开发"弥渡卷蹄",与其说是做产品,不如说是做弥渡的人品,做弥渡人的品牌,做弥渡人的文化,务必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追求卓越。

"弥渡卷蹄"作为弥渡一绝,由于原材料选用特殊,制作方法独特,储存方式奇异,经营这一传统地方特色产品,客观存在原料受限、费工费时、搬运不便、保存不易且成本较高等市场竞争劣势,也是该工艺面临濒危的重要原因。

在广泛运用机电技术的今天,致力"弥渡卷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曹四顺其实就是自行选择了一条为之艰难的路,但只能笃定前行走下去,因为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能丢。

知道多一点:

自创办"曹氏卷蹄加工厂"以来,已授徒1000多人,解决了许多下岗工人、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现在岗就业人员20多人。

2000年3月,"曹氏卷蹄"荣获"大理州2000年三月街民族节地方产品展销‘金花奖’称号;

2004年4月,弥渡县曹氏卷蹄加工厂荣膺"中华饮食.云南百佳消费单位";

2008年12月,弥渡县曹氏卷蹄荣升"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2016年,荣获"弥渡县首届旅游商品创意大赛金奖";

1998年至今一直受邀参加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展览;

2001年到昆明参加"世博会";

2008年汶川地震,曹四顺捐款2000元;

2011年到楚雄参加美食节;

2012年参加弥渡"花灯周"展销;

2015年参与《天涯厨王》的录制;

2015年参与《大口马牙说走就走》魅力弥渡的录制;

2016、2017、2018年参加弥渡县旅游商品创意大赛;

2019年参与《CCTV乡土》的录制……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林燕 通讯员 王冬雪 文/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