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新作《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 出版发行

编前: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新教授新作《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一书,最近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6月5日,东方书店举办王新教授《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新书首发暨分享会,上百名读者挤进这个古色古香的百年书店二楼,听嘉宾们针对“美育”问题展开精彩的讨论,并就书中精彩片段进行分享。

著名诗人、作家李森教授;著名画家寇元勋教授;教育专家刘徐湘教授;语文教师、春城教学名师谷润;资深媒体人温星以及该书的作者王新在首发式上进行了分享,围绕美感教育、亲子教育、古典诗词与阅读等话题展开讨论,观念先锋新颖,充满思辨和启发,读者们听得津津有味。

嘉宾们的发言实在,言之有物,读者听得津津有味。

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让人心不死”。王新长期从事艺术史论与视觉文化研究。他注意到,当下的教育氛围,正慢慢丢掉诗教的伟大传统,似乎渐渐遗忘了诗歌的集体记忆。语文学科里,诗词被当做了应试内容和作文工具,而以艺术学科为主体的现代美育体系里,诗词被拒之门外,艺术审美价值被大大低估,有感于美感教育教材的普遍缺失,王新决意编写一部诗画融通的美育教材,来完成和孩子共诵一首诗、共阅一幅画的心愿,于是有了这本《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

首发式上,王新说:“写作此书,最初的目的,就是想给女儿编写一本像样的教材,这本书其实在女儿3岁的时候就已经弄好了。在我们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培训和教材,都特别多,我反思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湖南乡下长大,现在进入城市在大学任教,过程中有得有失,我想把一些好的东西,留给女儿。”王新反思的结果是,“生命中遇见的那些诗词书画,以及早年乡下耳濡目染的那些自然风景,是对我影响至为重要的部分,所以我想把这些知识,按照我的思考比较系统地编写出来。”

东方书店的二楼上,坐了近百名读者,氛围轻松又热烈。

《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以诗、画来打通文艺门类的间隔,将看似不相干的唐诗宋词与古典画作、美国现代艺术等等联系起来。王新设计了一个儿童美育的“金字塔”,其中包含了“锐敏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和“斑斓的底色”五大版块。围绕五个版块,将精心挑选的40余首中国古诗名篇,每一小节由古诗而起,却不拘泥于古诗本身。由诗及画,以画读诗,诗画融通,两相映发,通过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激活孩子们的诗词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

著名诗人、作家李森在首发式上说:“王新是一名教授、一名学者,但他写的书有文人气质。在我的印象中,文人的文化传统几乎丢失了——那是一种诗意地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不是‘计算和算计’的方式。”李森说,王新这本书很重要的一点,他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也不是写给成年人看的,而是写给“人”看的,不必把书非要分出一个界限来。“我喜欢读王新的书,主要在于他看世界的方式,是一个文人的方式。他的写作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汇量很丰富,这是一种才能。你会发现,早古、久远的文明,越发达的词汇量越丰富。”

分享会后,部分嘉宾与读者合影。

《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所挑选的40余首诗词,均侧重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理的中国古典名篇,如《泊船瓜洲》《游子吟》《相思》《别董大》等。挑选的绘画也皆是中外经典名作,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凡·高的《杏花盛开》、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王新相信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其实并没有体裁的界限,不论是诗或画都能逾越国籍、种族和地域的鸿沟,唤醒人类共同的情感,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无穷力量,这恰恰是诗画融通的真谛。

著名画家寇元勋教授说:“王新写这本书,用心良苦,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由他的人格魅力和内心世界组成的,文人的气象和心胸,很难从后天培养到,中国画讲求气韵,就如同人的一种天赋,儿童时代的影响特别重要。”这本书,文心运笔,都是非常美的。

刘徐湘教授是著名的教育专家,对王新所提出的美感教育教材的普遍缺失、艺术审美价值被大大低估等话题,有独到的看法,他说,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显然属于教育理想。王新的著作,以深切的关怀和高远的意境去接近美育之道,引导孩子们遨游其中,本身就是一种高远的教育理想,深刻而富有感召力,启发我们:在教育世界里,要努力地发现和创造,他的魄力和决心令人钦佩。

分享会上,年龄最小的读者。

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沉浸在刷题和考试中难以抽身,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看世界,没有办法和这个世界平等对观,没有办法敏锐地去关注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弯湖水,这是参与首发式的嘉宾们共同揪心的话题。

谷润老师是一名园丁,多年从事语文教育,与青少年接触最多,她认为,因为考试成绩的现实问题,孩子们必须得在如何考到高分和真正的艺术审美之间进行权衡,如果能拿到好分数,他们不一定会选择“不切实际”的美,所以我觉得,以加大考试的占比来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是一种没有质变的量变,考试科目增加了,分数增加了,但审美教育的实质看不到变化。当审美与现实成绩剥离时,美感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是无效的。这足以令人深思,美育最大的功能,是提升人对生命的一种敏感,美的刺激、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对于美育,我认为好家长胜过好老师,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运气,但一位好家长,只要你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跟着王新教授,学做好家长。

温星表示,作为父亲,给孩子写过书的很多,我们最为熟知的当然是傅雷(傅雷家书),这些书都隐藏着作为家长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王新的作品是一股清流,他的作品与当下那些非常刻板的作品非常不同。“读了后记,你就知道,支撑王新写出这样作品的背后,是王新对人、对物、对世界,所拥有的那样一种大爱。”

来源 东方书店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