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云南|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指尖传承千秋匠心技艺

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人类文明的灿烂成果。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传入,傣族人民逐渐掌握了这种利用树皮为原料的造纸方法,并结合当地特色发明了傣纸。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



傣纸唯一的原材料便是源自热带雨林中的构树树皮,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以及“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11道工序,与《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枸树皮造纸术一致,是研究我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

作坊式的生产带着古老的气息,所有的程序都要手工完成。辛勤的造纸人每年会进山选料,需选用2至3年树龄的构树,才能造出最完美的纸张。将采来的鲜树皮晒干,再用水浸泡发软,拌灰蒸煮。

一个石墩,一只小木锤,一双手,从日出到日落,千锤百炼后终成纸浆;将一帘纸模浅浅地浸在浆水里,不断用手轻轻敲散纸浆,待纸浆完全附着后轻轻一捞,慢慢烘晒等待重生。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

也正因为傣纸优良的质地,因此逐渐取代了贝叶经成为记录和传承信仰的载体,在傣纸上虔诚的一笔一划,在经历了数百年之后,仍然清晰悦目、不晕不散,一如傣族人民对信仰的坚持和内心宁静而强大的体现。

四时更替,岁月如梭,如今这项独特的傣家传统工艺融入了傣族的文化和血脉里,承载着古老的造纸文化和百年的民族传统。



手工造纸

小贴士:

芒团村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下辖村,2014年9月被作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

芒团村以盛产白棉纸而闻名,其造纸产业是村民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芒团村凭借白棉纸名扬四海,每年都会吸引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观赏和体验独具特色的古法造纸手工艺。

2006年5月20日,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