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昭通市永善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文旅部、省文旅厅决策部署,以市委市政府对永善提出的“三个示范区”、实现“四个突破”目标定位和县委“1131”工作思路,“3344555”工作措施为指引,坚持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紧盯年度任务,聚焦“六个坚持”,采取有效措施,力促落实见效,推动全县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大项目带动 为文旅融合发展壮实力
坚持把打造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市县“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统领,编制全县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积极谋划文旅项目38个,并根据上级政策适时动态调整。与此同时,持续深化“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暖心店小二”的服务方式,推动文旅项目落实落地。其中:县人民政府与昭通航空旅游集团签定开发和托管协议、总投资8亿元的黄华+马楠环金沙江国际山地旅游区建设项目,已进入初步规划设计阶段;总投资7500余万元的溪洛渡和向家坝库区文物迁复建项目经多次与省、市和涉项乡镇对接,目前征地工作全部结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加紧设计图纸,即将启动实施,计划2022年12月31日完工;总投资2580万元的马楠云上草原、务基青龙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目前正积极争取申报为3A级景区。
(昭通市文旅局到永善调研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文物复建项目建设工作)
坚持大服务拉动 为文旅融合发展加助力
永善文旅局长期组织开展送文化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活动,春节期间,现场为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和群众义务书写、赠送春联3000余幅、福字3000余个、窗花1500余张;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6次,展出各类文艺作品600余幅;进一步改造硬件设施,优化阅读环境,对外免费开放阅览室6个,接待读者8200余人次;举办“阅读经典•启迪智慧”公益讲座、亲子阅读活动2次,共有县城区60名余名家长和学生参与;按照“五有”标准(1个多功能活动厅、1个书刊阅览室、1个培训教室、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1个管理室),对各乡镇(街道)乡村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按照省、市要求,选派15名“专项”文化工作者到乡镇(街道)开展文化指导和辅导工作,推荐上报3名乡村旅游带头人;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名句猜书”线上答题活动,吸引来自全县各行各业121名读者积极参加;围绕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组织开展“善建者•永”实地调查研究,积极配合创建“善建者•永”主题文化街区;开设舞蹈、书法、绘画等对外成人免费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80余人次;依托公共文化场所优势,采取政府购买文艺服务的形式,为各民间文艺团体搭建两个舞台(百姓大舞台、周末小舞台),形成特色文化“常常有”、优秀节目“周周乐”的生动局面;组织召开全县文化市场业主大会,对2022年全县文化市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参训业主及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同时,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整治、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对文旅行业监管力度,营造安全、规范、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截至5月底,共出动执法人员1064人次,开展各类文化市场执法检查339家次。
坚持大创作联动 为文旅融合发展激活力
紧扣县委政府“善建者•永”主题,创排戏曲《戏韵中华》、舞蹈《金江狮舞》、歌曲《阿依支支》、小品节目《守望金江》、杂技类《对手》等文艺节目,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适时组织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千场演出进千村”、“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戏曲进乡村”活动;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对接联系,积极申报云南省2022年“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项目招投标活动,获得赴大理、文山两个标段20场的演出项目资格;进一步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继续与省话剧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配合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与鲁甸县文旅局就院团改革、文化馆总分管制等工作进行交流;按照省市相关要求,积极做好国有院团改革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抢抓滇沪协作机遇,争取协调资金32万元,加强与上海市闵行区文旅局对接联系,精心策划准备赴上海开展永善文化交流展演专场活动;选派干部和文艺骨干到昆明、昭通等地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通讯员 黄桦 唐潇 石少林 文
图 黄桦 唐潇 石少林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