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烤烟中耕管理的关键时节,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军屯万亩烤烟种植片区,成片成行绿油油的烟株长势喜人。村民李焕英正在烟田里忙着除草、揭膜培土、施肥等中耕管理工作,李焕英高兴地说道:“当了一辈子农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一年四季,我家3个人轮换在合作社务工,去年有7万多元钱打工收入,再加上土地入股分红,一家纯收入8万多元。鸡猪有人养,菜地有时间种,孩子老人可以照顾,这种日子舒心啰!”
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村民在进行烤烟中耕管理(摄于2022年6月8日)
共和镇军屯村村民李焕英的“舒心日子”得益于2020年牟定县在共和镇军屯村委会开展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由村民发起组建成立了牟定县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试点种植管理经营工作。综合体按照“以烟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统筹土地、劳力、资金、设施等资源要素,统一经营管理土地2972亩,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村民以土地、劳力、现金入股的方式,在获得土地入股的基础收益上,再享受合作社年内盈利收入分红,实现股权受益,增加收入。
牟定县共和镇军屯村委会烟区产业综合体粮烟协同种植(资料图)
牟定县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种植片区(摄于2022年6月8日)
牟定县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片区(资料图)
牟定县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将2972亩土地规划为烟叶种植区和轮作区,实现了将单一的烟叶生产模式与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烟叶与经济作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综合发展之路。大春季,烤烟种植由合作社将土地分包到精选的职业烟农;轮作区由合作社和农户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小春季,烟后种植大粒蚕豆、大蒜等特色蔬菜,由合作社牵头,种植大户抱团形成销售渠道;水稻、玉米等收获时播种绿肥涵养耕地。通过农作物轮作种植,有效避免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因被过度消耗而出现退化的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土质,大幅度降低了病虫病害,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养分互补、虫害互防、品质互促。合作社还注册了自主品牌“仓粒宝”,与“云香印象”“润立米泰”销售平台联合开展线上销售,累计销售128吨,实现销售收入153.6万元,形成“粮烟轮作、资源共用、以销定产”的多元产业发展模式。
牟定县无公害大粒蚕豆(资料图)
牟定县无公害大粒蚕豆(资料图)
牟定县大粒蚕豆以荚长、粒大、亩产量高、商品性好而声名鹊起,远销上海、南京等地,成为了牟定烟农增收致富的金豆豆。合作社从产业布局、生产方式、生产节令匹配的角度,推广落实“前烟后豆、烟豆互补”轮作模式。大粒蚕豆在9月底烤烟采收基本结束时,开始种植,到次年3月中旬上市。大粒蚕豆种植标准要求起垄理墒,烟后种植大粒蚕豆刚好可以利用烟墒,减少种植成本。大粒蚕豆采收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烟叶产业工人队伍能够有效满足大粒蚕豆的采收劳动力需求,实现劳力互补。烟农通过大粒蚕豆种植,每亩纯收入增加1200元左右,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牟定县优质烟叶(资料图)
村民在合作社分拣烟叶(资料图)
2021年,牟定县烟叶产量稳定在553.5万公斤,烟草产业产值17617万元,户均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达到10.46万元。这背后就有粮烟协同模式的功劳。“我们积极探索推进粮烟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营效率,全力建设高端特色烟叶示范区,用良方种良田,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牟定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刘羿男表示。
稳田稳粮乃国之大计。牟定县统筹各部门加强基本农田和烟田融合建设,谋划处理好核心烟区保护与基本烟田规划、烟叶种植与米袋子菜篮子保障、烟农增收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三个关系,因地制宜固化基本烟田8.3万亩,强化烤烟+蔬菜(豆)+水稻+绿肥(休耕)的闭环管理模式,构建“烟+四季”产业循环发展体系,突出土地用养结合,带动优质水稻、特色果蔬规模化、定制化生产,形成粮烟协同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 牟定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聂铭 韩燕蛟 刘洪亮 文/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