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六个新跨越”看红河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斌嫔 文)7月18日上午,在“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发布会上,中共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用“六个新跨越”,向大家介绍了红河这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赵嘉 摄)

聚力高质量发展,兴产业强支撑

实力红河实现新跨越

电子元件生产车间

过去十年,红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5+6”现代产业体系,红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争先跨越。

现代工业绿色崛起。依托云南工业文明肇始地、工业门类齐全的坚实基础,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747.72亿元。

高原特色农业实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北部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区”串珠成带,泸西县成为G20杭州峰会时鲜蔬菜主供基地,建成开远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园。

文旅融合全域升级。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谋划建设滇南旅游文化经济带,加快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创建弥勒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文旅品牌,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和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唯美画卷徐徐展开,“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更加响亮。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487万人次、1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398万人次、590亿元,分别增长3.6倍、5.7倍。

聚力民族团结进步,战脱贫奔小康

和谐红河实现新跨越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以超常规力度攻克贫困堡垒,“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等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超七成用于民生领域,群众“七愁七盼”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聚力城乡协调发展,优布局强基础

宜居红河实现新跨越

太平湖森林小镇 李昱廷 摄

坚持以人为核心,深入推进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为亮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统筹南北和城乡协调发展。

“五大布局”加速形成。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业协同,加快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的区域发展布局。昆河经济走廊发展带、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协调联动,廊带经济更加畅通。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优集镇、做强城市,5个县城和8个小镇入选全省“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红河城镇新画卷引人入胜。

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飞跃。坚持交通先行,高速公路跨过红河南岸,累计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4.8公里、达1108.3公里、位居全省第2位,新改建农村公路1.95万公里,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聚力绿色低碳发展,重生态强治理

绿美红河实现新跨越

(箐口梯田 胡艳辉  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决守护好红河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红河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尼梯田保护利用的谆谆嘱托,以维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治理,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文明。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推长办反馈问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革命性举措推进异龙湖等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

绿色底色全面厚植。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广泛开展,13县市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

聚力稳边固边兴边,抓开放促发展

开放红河实现新跨越

承载货物运输的红河公路大桥口岸 河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把改革创新思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守边固边、富边兴边,红河从开放“末梢”变为前沿“窗口”。

沿边开放提档加速。充分发挥红河区位、产业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沿边开放新高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

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充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力推进10大领域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极简审批、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主动履约、挂包上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边疆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红河、法治红河。

聚力全面从严治党,转作风提效能

红色红河实现新跨越

开远光伏发电 胡艳辉 摄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扛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蒙自市草坝现代农业基地 胡艳辉 摄

回望十年奋斗路,红河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信心倍增;展望未来新征程,红河跨越赶超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坚定执着。在建设绿色发展、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开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光耀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