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 | 有一种生活叫大理

7月27日上午

“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专场发布会

在海埂会堂召开

介绍大理白族自治州十年来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

以下是答记者问相关内容

↓ ↓ ↓

问:近年来,大理州组织开展了“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系列IP宣传活动,强化了大理城市形象宣传。请问,今后大理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牛燕:

近年来,大理州立足自身特点,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系列IP宣传活动,赋予了大理文旅新内涵、新内容、新业态。在各位朋友关心帮助下,“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两个抖音话题播放量累计50多亿次,上传短视频近200万条,从历史文化、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乡愁意境等多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大理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大理文旅内涵、塑造了大理文旅的独特气质,唤醒了游客对大理目的地的美好向往。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大理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的定位,深入实施“文化铸州”战略,把文旅产业作为主导型支柱产业,找准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充分挖掘大理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等资源,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形,打好“文化牌”、念好“融合经”、唱好“文旅戏”,具体来说,我们在未来将重点打好极具大理辨识度的“五张大理文旅牌”。

一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洱海生态廊道人流量和沿线生态绿道、文化微景观、旅游营地、精品酒店和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培育沿线徒步、研学旅行、民俗体验等新业态,打造大理新的文旅IP。我们做了一个不完全的统计,从7月1号到7月26号,洱海生态廊道的接待游客数超过了100万人次,是一个新的网红热门打卡地。

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漫步苍洱”品牌。2021年末,大理州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8项,其中,有国保单位31项,指标位居云南省第一;有各级非遗项目719项,有国家级18项,位居云南第一。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落户大理州剑川县。我们将持续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大理“漫步苍山洱海”绿道体系建设,以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为引领,以“一带三道十八廊”为抓手,推进一批最美乡愁地、最美乡愁文化旅游带,打造生态、文化、发展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积极创建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区,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增强大理“文献名邦”影响力。

三是举办系列活动,打造“大理特色高端文旅”品牌。我们将依托天然摄影棚的资源优势,打造“光影大理”;依托丰富而独具魅力的民族工艺品资源优势,打造“匠心大理”;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优势,打造“乡愁大理”;依托良好的生态、宜人的气候优势,打造“宜居大理”。举办大理国际影会、中国舞蹈节·大理舞蹈季、大理国际诗歌节、大理美好生活节、大理洱海自然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同时,我们丰富创新三月街民族节;引进开展“环洱海马拉松赛”“苍山徒步赛”“环洱海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开启洱海生态廊道“天天马拉松”“智行大理、漫步苍洱”生态廊道自动驾驶体验活动;打造天龙八部巅峰挑战赛、天龙八部手游年度盛典等电竞赛事活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夜游洱海等项目。未来的大理,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欢迎各位朋友们前来体验和报道。

四是围绕浪漫温馨主题,打造“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品牌。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爱情基因,有苍山洱海的自然环境基因,有全年可举行户外婚礼超300天的气候条件,以及具备承接目的地婚礼的优质场地和完善的供应链。2020年以来,大理承办目的地婚礼的数量年平均增幅达275%,增速为全国第一,2021年,全国每三场目的地婚礼就有一场在大理举办,大理已成为与三亚并驾齐驱的国内目的地婚礼举办地,爱情旅游也在大理持续升温。目前,我们已启动“有一种生活叫大理2022再出发”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打造爱情主题歌曲及“大理爱情故事”系列短剧,通过一系列活动持续深化“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品牌。

五是精准聚焦“天地人和”,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品牌。苍洱之间聚集着许许多多追逐诗和远方的人们。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国内外到大理定居的“新大理人”有近20万人,其中各类艺术家近2万人,以凤羽慢城农庄、双廊艺术小镇、大理镇中和村等为代表的一批村镇艺术家云集,大理已经名副其实成为艺术家的“第二居所”。我们将出台更多有利于艺术家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把大理建设成为艺术家成长的“沃土”、聚集的“高地”、创业的“乐园”。

各位朋友,大理是诗和远方,也是朝暮人间。我们诚挚邀请朋友们来大理体验有一种叫“大理”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大理等着您!

来源  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大理发布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