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落成。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立足昆明辐射全市、全省,对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并提供专业服务非遗文创品牌项目,成为非遗文创汇聚、孵化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开发部主任苏怡霏表示,非遗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至关重要,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成立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将更加有利于非遗项目的保护、非遗文创的进一步开发。
非遗需要知识产权保护
在西山区文化馆西山非遗展厅内,展示着滇龙瓦猫、滇式风筝、苗族蜡染等非遗收藏品,这些藏品出自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会员之手。
据苏怡霏介绍,滇龙瓦猫由传承人左杰在保留传统瓦猫的特点上创新开发而出,滇龙瓦猫眼睛、鼻子、胡须、舌头的造型似龙,身体弯曲变形,有中国龙的躯体流线特征,滇龙瓦猫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注意。在传承瓦猫的道路上,协会帮助左杰申请滇龙瓦猫国家外观设计专利6项,现正在申请第7项滇龙瓦猫国家外观专利。
西山区非遗项目滇式风筝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章腾云痴迷风筝20余载,深入挖掘风筝历史文化,潜心研究风筝制作技艺,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改良创新,始终致力于将独一无二的正三角形结构云南硬翅风筝发扬光大。协会也帮助章腾云申请滇式风筝专利,让非遗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于2006年4月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作为云南省首家提倡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理念的社会组织,近年来,不断帮助非遗传承人完善非遗作品的著作权登记,有效促进非遗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中心成立正当时
“我们协会在成立的十多年间,扶持和帮助了许多会员及会员企业实现了非遗产业化发展目标。目前,打造了集教育培训、旅游研学、科技创新、版权服务等于一体的非遗产业孵化平台,能为有需要的传承人和非遗企业提供非遗产业化落地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苏怡霏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做的还不够,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成立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将聚集更多优势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更加有利于非遗项目的保护、非遗文创的进一步开发,促进非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之所以这么说,苏怡霏认为面向南亚东南亚(昆明)区域商标品牌服务与促进中心作为昆明市区域商标品牌推进工程,中心聚集着“政”“企”“产”“销”“宣”“智”“服”“网”等优势资源,担当着昆明市品牌经济工作“服务员”“宣传员”“联络员”“辅导员”的重要角色。中心将为广大非遗文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维权、品牌打造、品牌推广、成果转化、项目申报、资质申报等专业服务。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也将参加中心的建设工作,对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文孙兵、邓斌 图责编 代汪媛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