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突出成绩

8月12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紧紧围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取得突出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介绍,十年来,云南不断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形成了总体蓝图描绘与地方立法协同引领、由单一制度出台转向制度体系构建、由约束性为主转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绿色能源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绿色能源装机、绿色能源发电量、清洁能源交易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均居全国前列。全省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有机茶、有机蔬菜面积全国排名第1位,“绿色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排全国第8位,有机产品获证数量排全国第6位,绿色食品成为全省出口第一大项商品,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云南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七彩云南”的名片更加亮眼,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比重双双提升至50%以上,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形成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云南与四川、贵州两省建立了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获得1.8亿元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建立长江经济带“1+2”流域横向补偿政策框架,赤水河流域“三省共治”模式有效运行。并切实加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六大水系流域生态保护,一批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实施,洱海流域作为全国第一、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水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

全面开启绿美云南建设,云南以“增绿提质”为主线,将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转化为建设绿美云南的施工蓝图。命名了36个特色突出、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功能完善、智慧普及的“美丽县城”。授牌了27个“特色小镇”。建成3条美丽公路。制定印发《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2022—2024年)》,开启美丽中国在云南的创新实践。

持续夯实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体系,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起“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十年来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质量明显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由50.03%提高到65.04%,森林蓄积量从16.93亿立方米增加到20.67亿立方米,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梁旭东表示,下一步,云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统筹协调,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标对表,狠抓落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完成各项重点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文赵嘉 图责编 童文文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