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铜器制作传承展示基地暑期研学旅游火热

纳西族铜器制作传承展示基地暑期研学旅游火热。据基地负责人、纳西族铜器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和善均介绍,来基地学习体验的日均人次保持在20人左右。

(和丽珍 摄)


(受访者 供图)

研学游兴起 工匠精神备受推崇  

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家庭,尝试让孩子利用暑期进行研学旅行,增强自身素质。

纳西族手工制作的铜器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清代逐渐鼎盛起来。和善均的父亲和积宽秉持匠人匠心,传承了此项手艺,现由和善均传承工匠精神,将这门古老的制铜工艺继续发扬光大。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激励广大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受访者 供图)

在研学游兴起、工匠精神备受推崇的当下,纳西族铜器制作传承展示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学习体验。

研学体验获赞 回头客多

据悉,前来研学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在8岁到16岁之间,一般研学会持续3到7天。在体验的过程中,游客进行纳西族铜器及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在制作过程中,游客慢慢克服枯燥感,慢慢熟悉制作方法,刻苦钻研,而后逐渐开窍,掌握制铜原理,找到打制感觉,并沉浸其中,感受和见证手随己心、物随手变的制作过程,在其间,锻炼意志、打磨耐心、练习专注。

(受访者 供图)

参与过体验学习的一位游客说:“经过很多道工序,亲手制作出一件工艺品,我觉得是一件很棒的事。”

(游客制作的茶漏、杯子、杯垫  和丽珍 摄)

和善均介绍,从研学的内容来说,目前,专门学习摹刻的比较多。而深研这道工序,也确能从中收获很多。

他还介绍,一批来自四川成都、自贡的游客,已经连续三年暑期来到基地进行研学,前来基地体验的回头客约占比60%。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和丽珍 文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