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这十年 | 民生事业发展,数据很亮眼!

8月31日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五场——民生事业发展专场发布会举行。会上,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州卫生健康委、州民政局、州人社局、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领导从不同工作领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民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传递的是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发布会现场)

教育体育部门:十年砥砺奋进     铸牢育人初心

这十年,红河州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21年,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11%、97.36%、90.06%,比2015年分别提高27.05、19.25、29.18个百分点。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这十年,教育资源大幅增加。2021年,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18.25%。2021年,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45.7万平方米,比2011年提升67.3%。全州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16所,新增学位约8.3万个。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18所,新增学位约3万个。新增特殊教育学校9所,实现30万以上人口县市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

这十年,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2019年,全州13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为红河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保障了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

这十年,教育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2022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5376人,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比2011年1570人增长242%。

这十年,教师队伍建设展现新活力。2021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达6.83万人,教师配备基本达标,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3.9%,比2011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

文旅部门:强化使命担当 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舞剧《诺玛阿美》成为红河州第一个入围“文华大奖”的终评作品;《哈尼古歌》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驻场演出节目;花灯音乐剧《回家》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脱贫攻坚题材舞剧《流芳》,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计划之一,并在全国各地成功巡演。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走进红河,人们发现,县(市) 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全面实现。全州标志性文化设施红河书院建成竣工,以秋雨书院为代表的一批城市书房、智慧书屋、乡愁书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开远市“自然村四位一体阵地建设工程”和河口县“国门文化形象工程”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州有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1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26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省第一。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1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4个,有可移动文物25971件。全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非遗项目63项、州级213项、县级88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3人、省级95人、州级402人、县级1407人。

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实施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年),擦亮红河文化“三千四百年”亮丽文化名片。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个旧锡文化创意园创建为省级园区。

对外文化影响力逐步提升。以红河州歌舞团为龙头的创作演出队伍带着文艺精品频频走出国门,足迹遍布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美国、墨西哥、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出色完成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红河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2013年,州歌舞团赴俄罗斯参加“中国旅游年”开幕式《美丽中国》主题文艺演出,圆满完成任务,获得高度赞扬。

(发布会现场)

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健康红河建设

全州人均预期寿命达74.22岁,全州十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十七年未发生鼠疫疫情记录,历史性实现消除疟疾、血吸虫病目标,与全省同步实现防治艾滋病“三个90%”和消除母婴传播目标。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7个县市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建成使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2012年的2166个增加到2538个,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病床从20951张增加到33646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从4.62张增加到7.58张。卫生健康从业人员从22081人增加到41879名,其中硕博人才共337名。创建三级医院11家,12个县市人民医院通过提质达标验收,6个县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州“五大中心”建设全面完成。

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在红河州全面落实,贫困人口36种大病“应治尽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红河州始终坚持精准务实的防控策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社部门:倾心为民谋福祉

这十年,坚持“稳”和“保”,推动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十八大以来,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此外,2012年至2021年,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0.33万人,发放贷款总量突破91.95亿元,带动就业31.42万人,平均扶持1人创业可以带动3.3人就业。

这十年,坚持“扩”和“精”,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全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党的十八大前的198.71万人增加到2021年底的287.80万人,增长44.83%;工伤参保人数由20.01万人增加到35.83万人,增长79.0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20万人增加到24.99万人,增长25%。此外,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12年的1409.61元提高到2909.92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60元提高到113元,工伤保险月人均伤残津贴由149.16元提高到282.75元,失业保险金月平均标准由488元调整到1282元。

这十年,坚持“聚”和“育”,推动实现人才数量质量双提升。全州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2013年的6.85万人增加到8.86万人,高技能人才由2015年的3.56万人增加到5.62万人。

这十年,坚持“治”和“调”,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近5年来,为1.56万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42亿元。全州现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14家,2021年,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1772件,仲裁结案率100%。

(发布会现场)

民政部门:坚持“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构建。2021年底,全州有20.22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保障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将孤弃儿童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康复、成年后就业、住房等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分别提高到1990元/人·月和1290元/人·月,2021年发放保障资金3138.9万元,惠及2133名孤弃残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15年以来,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目前两项补贴惠及8.11万名残疾人,2021年发放两项补贴2289.97万元。

红河州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各类保障型养老服务机构584所,建有老年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911个,设置养老床位1.8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28.5张,居全省前列。

婚姻登记服务和殡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对《民法典》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巧用离婚“冷静期”挽救感情尚存的婚姻,2021年,全州离婚人数比上年减少37%,促进家庭和睦、助推社会稳定。至2020年11月,全州1349个村规民约修订完成,把厚养薄葬、文明祭祀、丧事简办等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倡导丧葬新风。

有序发展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797个社会组织,培树红河州电动车行业协会党支部为省级社会组织示范党支部、电动力行业协会荣获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全州获得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人员达381人,建成141个乡镇(街道、农场)社会工作服务站。全州实名注册志愿者达68.3万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2706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1万个,志愿服务记录时长达945.9万小时。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