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文旅这十年 | 文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玉溪是自然和历史的博物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多元文化并存,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交相辉映。

(澄江帽天山)

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地球最早生命印迹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全国最多I类水资源、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观察站、亚热带物种基因库哀牢山;这里有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世界青铜文化的璀璨瑰宝李家山古墓群,国家历史和文化名城的开放样本通海古城;这里有辛亥革命走出的“将军群”,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郑码”发明人郑易里,国歌曲作者、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开路先锋聂耳。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认真开展好考古发掘工作,做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和水平,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文博事业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杨晓东 摄)

做好文物考古 为玉溪文博事业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据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陈泰敏介绍,玉溪地处滇中腹地,历史文化深远厚重,独具特色。玉溪文物历史跨度大、跨越5亿年。在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寒武纪到现代,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史迹、石刻、文化景观及文化路线等文物种类齐全、特征鲜明、内涵多元,为生命起源、人类起源、文明起源的探究提供着重要证据。

1960年,玉溪古窑遗址得到调查发现,玉溪窑作为云南青花最具代表性的窑口,它的发现填补了云南古陶瓷研究中的空白,对探索云南瓷器生产的历史和工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1972年, 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第一次发掘,出土了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美誉的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198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因此,澄江也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玉溪窑址)

新时代,玉溪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2014至2015年,江川甘棠箐遗址第二次发掘,2018至2019年进行第三次发掘。江川甘棠箐遗址2016年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2年被评为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2015至2016年,通海兴义贝丘遗址发掘。该遗址入围2016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2018年获全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近年来,玉溪发掘出土了大量种类丰富的地下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让‘藏着的玉溪’显露出来,惊艳世人。这些丰富的文博资源,也为玉溪文博事业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基础。”陈泰敏说。

(牛虎铜案)

大力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大量文物出土,既揭开了玉溪的神秘面纱,又丰富了玉溪博物馆的馆藏。”陈泰敏说,“为了更好地收藏、展示玉溪文物,讲好玉溪故事,玉溪大力建设博物馆,发展博物馆事业。”

据了解,玉溪市现有博物馆、在建博物馆及近年拟建博物馆共29个。其中,现有博物馆13个,即玉溪市博物馆、玉溪市聂耳博物馆(玉溪市聂耳纪念馆)、红塔区聂耳故居纪念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通海县博物馆、通海滇式传统食品博物馆、兴蒙蒙元历史文化博物馆、新平县博物馆、华宁县陶博物馆和易门县野生菌博物馆;在建博物馆7个,即玉溪窑址博物馆、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李和才纪念馆、峨山县博物馆、新平县博物馆(新馆)、新平县规划馆、通海县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特色文化展览馆;近年拟建博物馆9个。即玉溪市博物馆(新馆)、红塔区非遗主题博物馆、州城记忆博物馆、李鸿祥纪念馆(“朱德与玉溪”展览馆)、玉溪市江川区高原水乡城市客厅、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中山大学记忆博物馆、元江博物馆和华宁陶博物馆。

(易门县野生菌博物馆 崔文俊 摄)

在建设博物馆的同时,玉溪文博系统围绕着澄江化石、古滇国青铜器、玉溪青花瓷、聂耳与国歌等玉溪著名文化IP策展办展,积极开展玉溪文物的对外交流展示活动。

“穿越古滇文明之光——云南玉溪文物精品展”赴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区的各级博物馆展出20余场次,接待观众约50万余人次。“中国的声音——聂耳与国歌展”在陕西、广西、山东等省区的各级博物馆及玉溪市内的社区、学校等单位展出,共计展出50余场次,接待观众约70余万人次。“澄怀韵秀——云南玉溪藏古代书画精品展”在北京、云南等地展出,已展出4场次,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它从远古走来——澄江古生物图片展”“大观抚仙湖——抚仙湖地域文化图片展”等主要在玉溪市内学校、社区等地展出。这些原创展览的推出,既促进了玉溪博物馆的发展,也向外界展示了文化精彩厚重的“藏着的玉溪”。

(澄怀韵秀——云南玉溪藏古代书画精品展)

积极保护地面文物  促进文物研究利用

如果地下文物展示着“藏着的玉溪”,那么地上文物就是看得到的玉溪。

玉溪除了有澄江化石、古滇国青铜器、玉溪青花瓷、华宁陶,还有以通海秀山、三圣宫格子门为代表的悠久灿烂、熠熠生辉的古建筑文化,有郑氏旧居、李家大院、文兴祥商号、聂耳故居、李鸿祥旧居等名人故居和商号旧址。

陈泰敏介绍,玉溪有不可移动文物27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单位8处,“十三五”期间,共争取各级文保经费9947.56万元,完成文保修缮工程83项,文物保护修缮稳步推进。

(聂耳故居)

其中,“秀甲南滇”的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保存较好,街巷格局完整,大量传统民居保存完好,现存历史建筑包括秀山古建筑群、通海文庙、聚奎阁和200多处规模完整、品质较高的民居建筑。其中,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秀山古建筑群,完整保存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历史建筑,充分展现了从宋至清各个朝代彼此不同的建筑形式、建构技艺、建筑风格和时代特征,被称为“古建筑大观园”。2021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玉溪市通海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玉溪市也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文物利用上,秀山古建筑群、陇西世族庄园、聂耳故居、玉溪红塔等利用较好,文物发挥了良好社会效益。目前,玉溪正加快推进马克昌故居、郑开文特展、朱德旧居等红色教育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聂耳故居,建好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项目,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打造聂耳故乡、红色之都、音乐之城,充分利用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

(通海古城 王艳华 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玉溪文博系统积极推进文旅融合

谈到玉溪的博物馆,人们首先会想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这座抚仙湖畔的博物馆备受人们的关注。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荣获新时代博物馆百大精品奖(2021年度)。同时,博物馆还是4A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取得了众多荣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的原因,陈泰敏认为是:澄江化石科学价值高,是有个性、有特色的世界级资源,利于讲好生物多样性、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云南故事,切合当下热点议题,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同时,博物馆采用VR、AR等多媒体数字技术,让5亿多年前的澄江生物群“活起来”“动起来”,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游客眼前。游客在博物馆能接受自然教育,还可以进行深度考古研学。文旅融合使自然遗产活了起来,留住了游客。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杨晓东 摄)

除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是文物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外,玉溪的青花瓷、华宁的华宁陶、峨山的刺绣等传统工艺,也是从古老文物中“活”起来的。

陈泰敏介绍说,随着玉溪窑、华宁陶的发现和研究,玉溪恢复了青花瓷、华宁陶古老的烧造技艺。目前,玉溪青花街、华宁碗窑村成了玉溪重要的传统街区、传统村落。文旅融合既促进了古老民间技艺的传承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也是玉溪文物活化利用的典范。

(玉溪青花街 杨晓东 摄)

下一步,玉溪文博工作将深入挖掘、保护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让文物活起来,做到“有人管,在利用,出效益”。加强文物价值解读,扩大玉溪文物影响力。重点推进李家山、甘棠箐、兴义遗址等考古工作,推进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加强现有考古成果的文物价值解读。丰富文物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加强文物资源综合利用。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努力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文旅融合,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以文博传承为核心,以考古遗址公园、文博活动体验基地、沉浸式博物馆为重要载体,加强数字与场景结合,不断推动玉溪文博事业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王艳华 文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