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非遗传承人格茸农布:一把弦子走天涯 传承民族文化

弦子,是藏族的传统乐器,在藏语里读作“碧汪”,一般用牛皮和马尾制作,在康巴地区已经流行了1000多年。逢年过节时,对于藏族人民而言,用弦子乐和弦子舞庆祝是必不可少的。

格茸农布是一位来自香格里拉市五境乡的藏族音乐人、弦子演奏家,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弦子演奏技艺,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演出打拼,通过一把弦子把迪庆香格里拉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许多地方。


少小离家,北漂追梦

格茸农布从小在家乡浓厚的音乐文化熏陶中,爱上了弦子演奏,在父亲的启迪下开始学习拉弦子。凭借天赋和付出,很快便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为了更好地提高弦子乐的演奏技艺,也为了谋求生计,10多岁的格茸农布先是来到香格里拉市区,成为了一名弦子演奏师。他出色的表演获得了当地观众们一致的好评,这也让他信心大增备受鼓舞。但他不满足于当下,他心中有更高的理想追求,想把家乡的音乐带到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弦子音乐及香格里拉的文化。

2004年,格茸农布坐了3天3夜的火车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北漂”之旅。初到北京,格茸农布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专业舞台对乐理知识的高要求、当时大都市里对弦子乐有极少的商演邀约、昂贵的房租…… 这些不禁给年少气盛追求理想的他当头一棒。但他没有放弃,无数个夜晚,他在月光下看着从家乡带来的弦子,想起父亲对自己离家时的叮嘱和勉励的话语,让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坚持,出人头地,把家乡的音乐和文化带到更大的舞台。在很长一段时间,他边打工边学习音乐知识,每天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一有空便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学习音乐上。

声名鹊起,年少得志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在格茸农布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关注到格茸农布和他的音乐。

2005年,格茸农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卡瓦坚”乐队,随着乐队《人生的传说》专辑的成功发布,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先后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星光大道”及“民歌中国”等节目及比赛中担任弦子演奏。

声名鹊起的格茸农布并没有就此停下奋斗的脚步,他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家乡的文化元素。他把许多家乡流传的歌谣通过弦子演奏的方式带到了舞台上,让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藏族的弦子乐和香格里拉的音乐文化。格茸农布说,成名后他经常回到自己家乡去采风,迪庆的高山峡谷、雪山湖泊、森林草甸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2009年,格茸农布在北京出版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碧汪——藏族弦子轻音乐》;2011年,作为玛尼石乐团队长,他率队获得了四川卫视《中国藏歌会》全国总冠军;2015年,为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决赛的歌手韩红乐队担纲弦子乐手,助力韩红获得当季冠军;2017年,格茸农布倾心酝酿7年之久的音乐专辑《我和碧汪》上市发行,受到广大歌迷的一致好评。


近几年,随着格茸农布越来越火,各种节目、演出邀约应接不暇。

(丁真、格茸农布 剧照)

他的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他尝试了当演员拍电影、当模特走秀。


(格茸农布主演的新电影即将上映)

回归家乡,发扬弦乐

如今,格茸农布在事业上发展得如日中天,在事业的鼎盛时期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成立了香格里拉市碧汪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格里拉格茸艺术培训学校,这也是他漂泊多年后,给自己和故乡的一份礼物。

格茸农布说:“现在家乡的很多年轻人都不会拉弦子了,更别说传给下一代了,有些民间歌谣没人传唱后,也逐渐消失。我回到家乡成立公司和培训学校,就是想要把弦子音乐和一些民间优秀的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弦子的艺术魅力,也让更多的人重视民族的文化。”


在格茸农布的影响下,迪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弦子乐产生了兴趣,也激发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鉴于格茸农布在保护和传承民间优秀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2020年12月28日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特命名格茸农布为香格里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音乐作品

格茸农布的弦子音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既传承了藏族传统的弦子演奏风格,又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音乐元素;音乐风格既有粗犷、豪放的特点,亦不乏细腻、柔美的韵味,就像格茸农布的性格一样,有着属于康巴汉子的豪爽粗犷,又不失成熟男人的沉稳,细腻、纯朴与低调。

代表作:《阿格祥巴》《宗巴雅姆》《弦子锅庄》《美丽迪庆》《扎拉西巴》《达布森森》等。

格茸农布说:“这么多年离开故乡,我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回家。如果没有人主动去宣传弦子音乐,很多人就了解不到藏族和家乡的一些音乐文化。二十多年的北漂生活,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有了更大的舞台,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藏族还有这种乐器。对未来,我也充满信心。相信弦子音乐会一直绽放它的魅力,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和世强 文

受访者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