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图)9月28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共青团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发布会上,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就十年来云南共青团工作情况进行发布。
这十年,是共青团高质量履行为党育人的十年,云南共青团聚焦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
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认同。持续开展“云岭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线上主题团课,1.25亿人次参与学习。组建1197人的“青年讲师团”和268人的“红领巾巡讲团”,依托“万名团干上讲台当好思想引领员”、各类主题宣讲和主题团队课,深入青少年开展理论宣讲累计2万余场次。广泛引领青年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推动县(市)两级、省属高校、厅局企业持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累计培养青年骨干15万余人次。
明确政治要求,强化思想认同。开展“我的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把握历史规律、强化精神主动,不断提高政治学习质量。
把握政治方向,强化理论认同。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化阐释,聚焦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结合青少年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全面实施产品化战略,累计制作网络文化产品100余个,全网点击量超40亿次。
凸显政治属性,强化情感认同。积极入驻网络新媒体平台,官方微博影响力长期在全团排名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十大团委微博”“云南十大政务微博”,2021年,入选中宣部“五个一百”正能量建设者行列。建立全省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全省各级团组织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粉丝累计超1000万,在青年群体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这十年,是共青团大局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的十年,云南共青团立足岗位实际、服务中心工作。
主动服务云南“三个定位”建设。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以推进各民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连续多年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精神代代传”等各民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深化“千(百)校结对”、书信“手拉手”“石榴籽一家亲”等社会实践,常态化开展民汉双语理论宣讲,让“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在云岭青少年中入脑入心。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COP15会议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志愿者宣讲团开展“青春迎接盛会·共建美丽云南”活动,助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推动云南与周边国家青年的友好交流。连续开展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交流,持续开展留学生文化周和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文化。
主动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立足共青团实际,广泛开展“学业资助、就业援助、创业扶助、志智双扶、志愿服务、基层团建”六项行动。十年来,共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万余名,援建希望小学415所,持续推动“扶贫”与“扶智”有效结合,助力教育脱贫。救治以先心病为主的患病青少年2959人,连续5年实施“青少年视力保护计划”,帮助3000余名近视青少年改善视力,此计划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项目。开展乡村医生培训9期798名,援建希望卫生院(室)120所,援建希望卫生间66个,援建希望水窖32024件。连续6年实施“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系列活动,累计征集务工岗位60万余个,帮助青年实现转移就业近40万人次。在外出务工青年集中地建立驻外团组织61个,有效服务外出务工青年。联合省商务厅连续4年实施“百县千企万人”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整合资金900余万元,累计培训青年电商人才2万余人。联合驻京办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公益培养计划”,累计培养1.6万名创业青年,选拔出129名“一县一星”青年为家乡好物美景代言等。
主动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建立五级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体系,在卡点建立疫情防控临时团支部759个,组建青年突击队2000余支、青年志愿服务队4700余支,组织动员20万余名团员青年、160万余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建立非边境团委对口支援边境县的“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募集社会捐款150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开展抵边值守和强边固防青年关爱行动,为执勤人员子女提供学业辅导、看护托管等系列志愿服务,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这十年,是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十年,云南共青团主动担当作为,服务青年需求。
致力于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连续举办9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评选活动,累计两万余名青年企业家报名参加,累计产生“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90名,提名奖166名,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连续举办9届“创青春”云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评选出省级优秀青年创业项目600余个。推荐50个创业项目参加全国决赛,其中,12个项目获得全国奖励。持续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协助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62.77亿元,扶持青年创业159560名。在全国率先成立云南青年创业园区,累计孵化青创企业170余家,带动就业近4000人,实现产值3个亿,纳税总额超1000万元。打造“青创云品商城”,助力云品出滇,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等。
致力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连续6年实施省级“为了明天—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示范项目60个,投入资金500万余元,为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法治宣传教育、矫正帮扶、禁毒防艾等活动1000余场次,完成个案帮扶500余个,直接服务重点青少年3万余人次。依托“新青年新主播”直播栏目,为青少年提供普法、心理健康等服务,覆盖受众310万余人次。探索形成了一线(12355热线)、一团队(社工+专业志愿者)、一阵地(工作站)、一项目体系(系统化项目运作)的“四个一”青少年服务工作格局,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被团中央确定为首批全国“青少年12355”区域中心,十年来,12355服务台接听热线1.3万余个。持续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1460余场次,提交人大议案、政协提案3700余件,通过政治渠道充分表达青少年诉求。
致力于“网上共青团”建设。开发“一部手机找团团”线上服务平台,拓展理论学习、参与公益、志愿服务、青年创业、权益维护等服务内容向线上延伸,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共青团。
致力于做好特殊群体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少年、困难家庭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从完善法律保护、加强法治教育、净化成长环境、开展关爱帮扶、助力婚恋交友等方面,积极帮助解决其现实困难。动员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组织深入推进“爱心超市”“乡村留守青少年关爱项目”“团团陪伴助力双减”等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学校所需、团委所能”,建立“校内+校外”“学期+假期”“假期+青年志愿者”协同发力的工作模式,16.6万余名青少年受益。
这十年,是共青团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的十年,云南共青团勇于自我革命、夯实基层基础。
组织覆盖增加,基层基础牢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基层团委、团工委、团总支数量从2011年的9100个增长到14016个,基层团支部数量从85500个增长到119451个,累计建立社会领域团组织6.08万个;全省2527所中学中职全部建立团组织。推动快递、网约车行业建立团建联盟、出台联盟管理公约。持续实施“伙伴计划”“筑梦计划”“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等活动,广泛服务新兴领域青年。联合省委宣传部扎实推进“青年之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实现乡镇、街道“青年之家”全覆盖。加强团支部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有效覆盖面得到大大提升。
突出政治标准,严格团员全链条管理。落实团员发展规划和发展细则,坚持政治标准,对团员实现“九个严”全链条管理,科学分配团员发展编号。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团员2559490名。
健全工作机制,干部队伍效能得到激发。形成专职团干部+挂兼职团干部+团委委员+团代表的“一心三环”团干部工作骨干力量队伍,各领域基层团干部教育培训平均23.1学时。规范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对高校、企业团干部的协管力度,实现直属团组织团干部协管率100%。
不断深化改革,团的功能作用得到彰显。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持续深化青联组织改革,将新兴领域优秀青年吸收到各级青联组织,拓宽青联委员覆盖面,广泛开展“青联公益讲坛”、理论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继续深化高校团组织、学联学生会改革,形成一批定位准确、学生欢迎的团学工作品牌项目。加快推进少先队改革,配齐配强各级少先队辅导员,把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各级共青团、教育部门培训体系,成立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师资库,为基层少先队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