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
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榆坚介绍,云南省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劳有乐业、才有优用、技有专长、老有颐养”的目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人社事业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年来,全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云南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全局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个方面因素的冲击,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收入,始终保持了全省就业大局的稳定。
十年来,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0.13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到46.04%,比2012年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稳步增长,今年已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67.21万人,比疫情前的2019年多343万人。截至今年二季度,全省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收入达到4182元,比2015年增加1314元,增幅45.82%。截至今年8月,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14万人,发放贷款1224亿元,成为全国第三个贷款发放总量超千亿的省份,带动就业316万人次。
十年来,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云南按照“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推进社会保障广覆盖、调结构、提层次、促转型,逐步构建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年底的2511万人,增加到2022年8月的3258万人,增幅29.7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295万人增加到559万人,增幅89.4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224万人增加到348万人,增幅55.36%,基本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其中,法定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2%。
十年来,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幅达96%,城乡居民平均养老金增幅达127%;工伤保险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增幅达117%,月人均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增幅分别为103.36%、196.97%、123%;失业保险金月平均水平增幅124%,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生活,促进了社会公平。
十年来,劳动关系基础更加牢固
云南坚持把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风险作为底线任务,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年来,累计为23万户企业在线办理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等业务,帮助48.93万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2015年末和2020年末的数据对比,降幅明显,全省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数、涉及人数、金额分别由原来的7310件、16.26万人、18.99亿元,降至325件、1.1万人、1.25亿元,降幅分别为95.6%、93.2%、93.4%。
十年来,人社帮扶精准发力
云南省立足人社职能,围绕“就业促增收、技能提素质、社保保生活、人才增活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举全系统之力投入脱贫攻坚。今年,全省已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43.9万人(含监测对象),其中,省外就业103.56万人。共建2508个就业帮扶车间,开发18.59万个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十年累计发放培训补贴41.54亿元,培训脱贫劳动力770万人次,让脱贫群众有了“致富之技”。全省755.77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有548.28万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100%参保;有104.22万60周岁以上脱贫老人100%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对265.33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用。
杨榆坚表示,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云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人社工作的主基调、主旋律,适应人民群众需求从“有”到“优”、从“有”到“好”的转变,推动人社工作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发展转变,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沈蓉 文
赵嘉 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