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 云南答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云南日报2022年10月16日报纸版面)

非凡十年 云南答卷

十年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绘就了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最美画卷。

(乐鼓喧天迎盛会,各民族载歌载舞颂党恩 记者 张彤 摄)

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

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

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

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

4G网络和宽带实现全覆盖

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

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了36个示范县、301个示范乡镇、4083个示范村(社区)

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势头强劲 

2021年12月3日,“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铁路沿线的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也成为我省第五个进入高铁时代的民族自治州。

2022年7月22日,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正式开通运营,保山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沿途白族、彝族等民族聚居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

……

天堑变通途,发展更加速。十年来,我省把交通建设作为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推动大理至临沧铁路、保(山)泸(水)高速公路等一批期盼多年、影响长远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成、通车运营,结束了部分民族地区不通铁路、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全省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曾经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换了新颜,打开了“发展之门”,发展势头强劲。十年来,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云南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民族地区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十年来,我省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沪滇、粤滇对口帮扶,协调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帮扶“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跨区域跨领域共建美好家园,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了36个示范县、301个示范乡镇、4083个示范村(社区),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15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三分之一。在云南,做好民族工作意义重大。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年来,云南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红火草果堆成山,民族幸福生活正红火 记者 李寿华 摄)

——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开展全域创建,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昆明金星社区、洱源郑家庄、丽江金龙村、孟连“宾弄赛嗨”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坚持把保护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精心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连续多年被列为全省10件惠民实事,创建102所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9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78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插花式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省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持续向“大流动、大融居”深化,越来越多的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

过去十年,我省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成为常态,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小河淌水》《幸福花山》等一批民族文艺作品广受好评,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等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川归海,交融汇聚成中华文化之“大美”。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过去十年,面对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的省情,我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用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协调民族关系。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先后制定《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法制和政策层面立起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四梁八柱”,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龙利村与缅甸接壤,是一个典型的抵边村。走进村寨,富有特色的傣族民居、平整的水泥路、优美的环境引人入胜,设施齐备、舒适宜居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龙利村党支部书记玉儿囡高兴地说,在参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见证了龙利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利村的美丽“蝶变”,是我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全省国境线占全国国境线近五分之一的省情实际,把边境地区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2015年起,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工程基础上,连续实施两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建设30个“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边境小康示范村,全省110个沿边乡镇的878个行政村实现了“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边境地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总结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试点成效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11月,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在沧源县召开,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声音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法治保障、规划引领、工程支撑等“四梁八柱”越来越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路径、措施和重点任务越来越明晰。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示范创建处处长孙云霞

十年来,云南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边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而强烈,民族关系更加亲密融洽,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更为深刻广泛。边疆人民心向党,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云南各族群众定将团结一心,努力建设美丽家园、保障生态安全、守护神圣国土。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李吉星

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随着10.2万群众易地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怒江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各族群众心中扎根,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张素萍

永通社区在提升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精心打造城市社区党建“六爱”工程服务品牌,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社区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永通社区常开长盛。

——文山市开化街道永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陆永艾

故事

我们都是“阿夫甲”

桑岭村是剑川县的千年古村,进入村子,先要经过一条古木参天的小道,“桑岭古木”是著名的“剑阳八景”之一。村庄依山傍水,古树掩映,村民以白族、回族、汉族为主,彝族、傈僳族、纳西族等8个民族也在此和谐共居。

在桑岭村,各民族之间有“打老友”的传统,年纪相近、性情相投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打老友”,父母辈相处好的也会给双方小孩“打老友”,男性之间叫“阿夫甲”,女性之间叫“阿代之”,其中“阿夫甲”“阿代之”是白族语言,指的是没有血缘关系但如同亲兄弟亲姐妹一样的关系。一旦确立关系,双方要称呼对方父母为“夫甲爹”“夫甲妈”或“代爹”“代妈”。过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会来往,互相送礼,互相慰问,农忙季节也要互相帮忙。

“一旦结为‘阿夫甲’,虽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白族村民杨新旗告诉记者,他的“阿夫甲”是回族村民马元夫,“我俩同岁,从小到大同吃、同住、同玩耍,互帮互助,亲如兄弟。”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这个在桑岭村延续了数百年传统的生动写照。桑岭村形成了延续几百年的议事制度,凡是涉及各族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由各族德高望重的老人聚在一起进行协调。

现在,桑岭村各族群众互相离不开,各族房屋住宅交错分布,田地林果相连相通,群众朝夕相处,民族风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村民同说一种话,共护一片林,同饮一潭水,共圆一个梦,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云南网 云南日报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