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在全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下简称“产改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自产改工作启动以来,红河州人社局始终坚持立足人社部门职能,聚焦广大产业工人和用人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聚焦思想引领、平台打造、技能培训、权益保障、拓宽就业渠道五个方面,努力壮大技能人才规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技能成才氛围,助推红河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一、注重平台打造,深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
创新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红河州人社局围绕《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关于落实“技能云南”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红政发〔2022〕15号)要求,通过强化“十个一批”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六类专项”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技能人才“四个载体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四个评价激励机制”,不断加大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转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模式,大力推广应用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鼓励各县市围绕产业发展开发地方特色职业“培训包”。今年以来,全州累计培养新型学徒1238人。
全方位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选派优秀技工院校教师、学生到沿海发达地区交流学习。积极开展云岭首席技师推荐申报工作,2022年推荐申报云岭首席技师23人,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培养云岭首席技师16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
二、落实技能云南行动,工人素质稳步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进
今年以来,全州共开班1027期,培训50739人。截至9月底,取得职业资格证850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598人,专项证书1068人,取得培训合格证及其他证书4163人,合计获证15340人。
职业技能竞赛亮点频现
开展手工陶器、斑锡工艺等项目的全国、全省技术能手选拔赛和全州技能大赛。今年以来,组织举办了传统工匠、养老护理、工业机器人、紫陶等专项、综合性赛事6个。组织189人参与全国全省各类竞赛,获得全省第二名3人,优胜奖36人,优秀组织奖1次,突出贡献奖1次。
三、强化权益保障机制,工人地位不断提高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面推行CA认证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强化合同管理,保障电子劳动合同签署全过程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持续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截止目前,全州签订劳动合同人数201353人,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人数57509人。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工人权益维护机制全面覆盖
一是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截至目前,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91.6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7.33万人。
二是完善建筑施工等高风险行业参保长期机制。截至目前,全州新开工项目533个,参保533个,参保率100%,其中建筑业328个,参保率100%。
三是依托社保服务“康乃馨”行动,通过新媒体平台、流动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工伤保险条例》等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率。
四是认真落实社会保险“降”“缓”“返”政策,助力企业和职工减负稳岗。今年以来,向2399户符合条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3771万元,惠及企业职工8.92万人;启动实施阶段性社会保险降费、缓缴工作,为5800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缴费10448万元;170户企业缓缴养老保险费660.7966万元和工伤保险费25.4602万元。
四、拓宽产业工人就业渠道,促进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打通就业渠道,保障充分就业
以东西协作为支撑点,建立高质量劳务协作机制。以主题活动为发力点,打造高质量转移就业平台。组织举办红河州2022年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7544个。 直播带岗送岗位,2021年以来共举办直播带岗6场,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截至9月底,全州城镇新增就业4223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9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206人。
聚力服务就业保障,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一是在农村,坚持常态长效监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动态监测机制。
二是在城市,坚持维权服务保障。充分发挥驻外劳务工作站作用,做好省外务工人员权益维护、岗位调整等服务工作。
三是在企业,强化指导联动。以州、市两级示点为引领推动产业纵深发展,指导企业深化产业改革布局,“下层一线”让政策进企业、服务进基层,帮助企业招好工、用好工、留好工。
四是在兜底保障领域,坚持因地制宜施策。全州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826人,发放贷款12.3亿元,带动就业22150人。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普瑞玉 文
红河州人社局 红河州总工会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亚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