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临沧新增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报的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榜上有名,成为此次云南省入选的七个重点村之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工作,确定了298个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往年一样,入选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将获得各地在政策、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据了解,为了让临沧市的乡村旅游重点村能够更多地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次邀请专家深入各县(区)、各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对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认真遴选。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收集整理相关申报材料,积极开展申报工作。经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专家组层层审核筛选、严格评审,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目前,临沧市共有4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是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沧源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双江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

来认识一下公弄!

公弄大寨,傣语意为大山上的寨子,布朗语意为敲大鼓的寨子,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这里气温宜居,海拔1588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700—1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四季如春气候的典型代表地区,因地处大雪山周边,植被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是茶旅康养的优质选择地。

公弄的茶

公弄村属于勐库十八寨之一,种茶历史悠久,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的2700年历史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拥有面积1.27万亩,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抗逆性最强、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

公弄古树茶具有茶气足、干香明显、耐泡、叶底条索肥大的特点。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水浸出物丰富。开汤时香气强烈、汤色明亮,入口回甘快且浓郁。

关于茶叶的起源,公弄大寨布朗人有这样一个世代相传的神话。相传,始祖叭岩冷在临终前对子孙们留下遗言:“我留马给你们,怕遇到灾难就死掉;我留金银财宝给你们,怕不够你们用;我留茶叶给你们,子子孙孙用不尽。”于是,叭岩冷在众山之上撒播茶种,茶种纷纷入土生根发芽、茂盛繁衍,这才给后世留下了不竭的财富。

据专家考证,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据詹英佩女士《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一书描述中描述:“古濮人是世界上最早识茶、吃茶、种茶的先民。布朗族古称濮人,是勐库最早的居住民,濮人是最早进入邦马山采集狩猎的族群,最先发现邦马山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树,最先采集邦马山野生茶食用,最早将邦马山野生茶引为家种的必然是公弄布朗族的先祖古濮人。

公弄布朗古茶文化园

公弄布朗古茶文化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充分发挥茶产业自身横跨一二三产业的行业特点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程度。紧扣古茶谷、观云台、人祭场、千亩古茶园、佛寺、白塔、名木古树等景观和景区开发,合理布局茶产业,科学植入茶文化,促进山水风光和秀美茶景深度融合,已开发旅游景点27个。

特色茶文化

公弄大寨布朗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饮茶文化,如酸茶、竹筒蜂蜜茶、糊米茶等。

其中,“糊米茶”堪称饮茶文化典范,其泡制方法是先将土罐放入火塘中烤热,再在罐中放入适量糯米烤黄,然后再放入茶叶同烤,待茶叶烤黄、糯米烤焦时,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扫把叶(灌木)几味草药,用滚烫开水冲泡,最后加上红糖放回火塘中烹煮3至5分钟,一罐色彩暗红,香气逼人的糊米茶就制作完成了。

到公弄品尝布朗茶,也在品味布朗族古老的茶文化,更是品读善良淳朴的布朗人。近年来,公弄大寨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传承和发展布朗族文化,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登顶公弄布朗文化传习馆,小户赛、董过、坝卡、坝糯、正气塘等勐库知名大叶种茶区尽收眼底。

民族风情

公弄村是双江自治县土著民族—布朗族最早聚居地之一,布朗族文化保存完整、民风淳朴,民族风情独具魅力。这里的布朗族能歌善舞,民歌总称为“布朗词”,包括十余种曲调,最基本的有“甩”“宰”“索”“甚”四种曲调。

当地布朗族流行的蜂桶鼓舞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非遗传承人俸正文介绍,蜂桶鼓很是讲究,只有遇到战争、火灾或逢年过节时才可以敲响,不同的鼓点蕴含不同的深意。

食在公弄

公弄属于布朗族村寨,饮食多以酸辣为主,布朗族的饮食习惯是以大米为主食,喜种蔬菜,吃饭用手抓。

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非常可口。

以蝉为主要原料,加以糊辣椒粉、野花椒粉、姜、蒜、芫荽等佐料调制的蝉酱,是布朗族人常吃的一种咸菜。这道菜只能在初夏之时制作,雨水刚落地时,蝉常常于夜间在有浅水的洼地上云集。人们趁机将蝉捕来,去羽、去脚,蒸熟剁细,拌上糊辣椒粉、姜末、蒜泥、野花椒粉、芫荽,加适量食盐调拌成糊状而供食用。味虽谈不上美,但营养丰富、特色独具。

包烧鲜鱼则以鲜鱼(小鱼)为主要原料,加姜、蒜等佐料加工。烹饪时,将鱼儿剖腹,挤除内脏,洗净,加抹食盐、糊辣椒粉,掺以蒜泥、姜末、芫荽、苤菜等佐料(若包烧大鱼,佐料应填入鱼腹),用芭蕉叶或冬叶严实包裹,焐于火塘的炭火下烧熟供食。这道菜不用油,但味鲜美,具有山野食品特色。

住在公弄

公弄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景色优美,2021年建成的古茗之巢半山酒店,集吃、住、行、游为一体,每年游客、茶客络绎不绝。

置身公弄大寨,可入住“古茗之巢”半山酒店,头枕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品鉴“五朵茶花”亲手制作的勐库大叶种普洱茶,细读濮人后裔布朗族厚重历史,尽享休闲曼妙时光。


来源:恒春临沧责编 刘娅娟 刘榕杉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