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落下帷幕,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优秀组织奖。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示,临沧市选送的音乐类作品《回哎林》、舞蹈类作品《嘎朵》、曲艺类作品《国门小学的故事》荣获“彩云奖”。
近年来,临沧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把艺术创作作为推动临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着力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艺术精品,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具有临沧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艺术创作连续上台阶、上水平。云南省群众艺术展演的最高政府奖项“彩云奖”自启动以来,临沧市文化旅游系统高度重视,共投入100多万元经费,认真组织省、市相关专家学者,深入8县(区)对100多件文艺作品进行编排指导和提升打造,最终遴选出沧源自治县、耿马自治县、镇康县、临翔区、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6家单位的20件文艺作品,参加本届“彩云奖”比赛。为确保入围作品在决赛取得优异成绩,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沧市文化馆(市民族歌舞团)提前备战,于10月份举办全市曲艺、戏剧、舞蹈节目培训班,并抽调临沧市民族歌舞团骨干演员参加云南省文化馆组织的开幕式全封闭排练和演出。最终,临沧市选送的音乐类作品《回哎林》、舞蹈类作品《嘎朵》、曲艺类作品《国门小学的故事》3件文艺作品从创作、编排、舞台呈现等多维度获得“彩云奖”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
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获奖作品简介
音乐类作品《回哎林》
音乐类作品《回哎林》以佤族传统男女声组合的形式演唱。它本是广泛流传在沧源佤族地区的一首民间劳作歌曲,沧源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沧源自治县文化馆、云南族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新地改编和表演让人眼前一亮。黑土地犁成田,层层梯田满山坡。阿哥犁的田水花飘,阿妹栽的秧苗绿油油。金灿灿的太阳照边疆,阿佤山传遍了北京的声音,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一幅幅佤山沧源新貌的画卷,杳然映入眼帘。这是阿佤人民热爱自然、追求美好、向往未来的颂歌,是临沧人民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的心声。
舞蹈类作品《嘎朵》
《嘎朵》是傣语,译为神兽之舞,马鹿舞是耿马傣族最古老的传统舞蹈之一,并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支舞蹈的演出队伍是被中宣部表彰为“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的耿马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为了不让优秀的文化失传,在作品创作中,他们在“采到根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沉下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把“女创拳”“紧那罗”“马鹿舞”从民间搬上了舞台,成为了耿马靓丽的文化名片。
曲艺类作品《国门小学的故事》
由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曲艺类作品《国门小学的故事》,通过平均年龄不到11岁的小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讲述了临沧市镇康县国门小学帮助外籍留学生的故事。作品旗帜鲜明,小演员们的卖力演出不仅演绎出了中国人民善良朴素勇敢的品质,也反映了我省“国门文化”建设的成果。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刘娅娟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