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公布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确定了30个项目作为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由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百千万文化工程”强力助推公共文化跨越式发展》入选制度建设典型案例。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玉溪这个项目有何经验分享?
一起来看一看!
“百千万文化工程”强力助推公共文化跨越式发展
《关于推动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引领了玉溪市公共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随着“滇中崛起”空间布局优化和昆玉一体化快速推进,玉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百千万文化工程”为突破口,在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优化资源配置率、发挥群众参与率上强势用力,形成了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局面。
2022年,玉溪市“百千万文化工程”为每个乡级文化站、市级示范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发放资金补助;组建了市、县两级文艺帮扶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了县、乡、村、小组、志愿者五级文艺骨干培训,组织提升3000支文艺队;确定了2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4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推进百千万文化工程的先行示范点,立好标准、树好标杆。在示范点的引领下,按照“乡级文化站十一有”“村级服务中心九有”的建设标准,完成了30个乡级文化站、31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3000户文艺家庭的评选认定。
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凝聚抓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智慧和力量,上下同频共振抓落实。 成立了以玉溪市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12个市直单位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各局属文化单位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组织领导力量。同时,整合市内多个文化部门人才资源,形成一对一、点对点的帮带指导机制,确保建设项目的人才保障不落空。建立了“县(市、区)联络员、调研、督导、通报”为一体的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压实到每一级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发展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落实。紧盯“城乡发展不均”,把建设重点向乡村倾斜,并将任务指标具体到村小组,不断提升乡级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覆盖率,提升综合能效发挥;紧盯“人才不专”,建立了集中培训、志愿者参与、定向帮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能效释放充分的良好局面;紧盯“质量不高”,在文艺精品创作上以组建5000支文艺队为基数支撑,以“玉星奖”“星级文艺队”评选、广场舞比赛等竞技活动为提升抓手,以玉溪独有的聂耳文化、民族文化为融合促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升公共文化发展水平。
分类指导,量化管理,让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逐项目、逐内容抓好落实。根据“百千万文化工程”建设指标,立足实际,按照“可行可靠”的原则,将任务完成规划成三年建设,乡级文化站建设:2022—2024年分别完成30个、30个、25个,届时覆盖率将到达133%。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22—2024年分别完成315个、347个、338个,全市706个行政村的覆盖率将达到141%,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将全面提档升级,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更好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文化家庭”命名:2022—2024年分别完成3000户、3500户、3500户,在范围上将文艺家庭、非遗家庭、致富家庭等纳入评选,较好地起到示范引领的社会导向作用。
全程管控,精准落地,坚持多措并举保证实效。制定了动态推进表,每月对各县(市、区)落实进度进行统计量化。3月份召开了全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暨“百千万文化工程”工作部署会,5月份召开推进会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6月下旬开展综合交叉检查工作,并将于年底完成考核验收。同时,以打造文艺高峰和乡村振兴为牵引,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作品、具有玉溪特色的民族文艺作品,以聂耳文化小分队、大篷车演出队、各类文艺队等各种演出队伍为补充,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聂耳百姓合唱团活动等广场和小剧场演出,推进文艺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等活动,广泛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使“百千万工程”和文艺演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王艳华 整理
来源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