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听2022年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故事

2022年,是临沧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含滇红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临沧实现世界非遗项目零的突破。滇红茶、临沧茶开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

听,2022年我们做了什么

这一年,临沧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现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做好以“物”为主要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临沧市文物工作始终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作为扎实抓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目前,全市登记公布不可移动文物5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53处。2022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了大理巍山至临沧凤庆、凤庆至永德、双江至沧源(勐省)、云县至昔归4条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密切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开展沧源崖画及周边遗址调查,新发现崖画点1处,史前文化遗址8处;开展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集装箱换装堆场项目和太平街片区棚户区吉祥家园安置房建设项目文物考古勘探调查,积极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开展缅翁梁子遗址考古发掘;配合做好《临沧市鲁史古镇保护条例》草拟报审,推进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实施临沧专员公署旧址消防安全专项工程,启动实施临沧专员公署旧址建筑历史展、“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革命题材刺绣藏品展”,启动实施“早期现代人进入东亚的重要门户—沧源农克硝洞遗址(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史前文化展;推进广允缅寺壁画资料收集整理、成分测定分析,进一步提升了研究水平;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推出更多具有临沧特色、行业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印制并发放《临沧微电影博物馆宣传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共10000多份,让人们关注文化遗产,关注文物保护,参与文物保护;大力加强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注重规划先行,切实加强对文物和周边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注重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开发行为管控与遗产城市可持续发展,启迪公众对遗产保护深刻的理解和自觉参与,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社会共享。



以“人”为主要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验、知识、技艺”成为非遗传承的核心要素。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世代相传,活态传承”为指导,加大保护和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延续临沧非遗的生命力。今年,推荐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目前3名已通过省级公示;推荐永德赶马调、佤族民歌等24个市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1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已公示结束,等待公布;完成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通过推荐申报、资料收集、初审、实地论证、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73名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项目45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人;市级非遗项目154项,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0人;县级非遗项目810项,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95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场所24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体系。




看,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年轻化了

近年来,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调整文化遗产的年轻化的发展思路,发展出许多有趣的“潮玩”,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探索,非遗重新进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传统音乐“阿数瑟”、传统舞蹈“白象马鹿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打陀螺”3个项目新入选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镇康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阿数瑟和说唱rap相结合,让这项传统的民族演艺年轻化,大众化。



临沧市以“5·18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了“丹青话遗珍”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和文化遗产艺术长廊线上线下展览,平时难得一见的馆藏文物以展览的方式与老百姓见面。临沧微电影博物馆全年共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积极推进临沧微电影博物馆“文化云南云”“博物官”数字博物馆开放平台上线工作。



“文化遗产+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成熟。孟定镇芒团景区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云县—临翔区—双江自治县—沧源自治县—耿马自治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列入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之八“滇西南·神奇风情之旅”;促进中山竹编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云县柴氏手撕鸡等非遗项目实现商品化,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进一步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选取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碗窑土陶制作技艺4个非遗网店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

在临沧市临翔区的碗窑村90%的制陶技艺传承人均能使用互联网直播带货。省级制陶技艺传承人杨追每天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和一些线下活动推广制陶手工艺,向更多普通人分享这份快乐。



佤族传统纺织技艺是市级非遗项目,传统纺织工艺的高难度,为它树立起了高高的门槛。然而,这道门槛在年轻人的非遗传承人眼里却不攻自破,卫歪洛作为佤族传统纺织技艺传承人,她将佤族服饰进行了改良创新,民族个性化的元素减弱,大众化可接受性加强。一份笃定的热爱,一种大胆的创意,一次跨界的合作,都可以拉近非遗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临沧故事, 推动临沧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身边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成为临沧文化遗产发展和保护的实践者、探索者和受益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去,推动临沧文化遗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全球视野下绽放光彩!

来源:恒春临沧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