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
远风,高原,民俗
近雨,山谷,歌舞
滇南的多彩与浪漫
彩云南的华美缩影
▲红河哈尼梯田
极致山河
什么是红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是一条河流的名字,
是一个州、一个县的名字。
是五彩斑斓的哈尼梯田,
是古色古香的临安古城,
是蜿蜒前行的滇越铁路,
是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
▲石屏异龙湖,摄影/孔祥敏
抬头仰望,浩宇星空,
俯首鸟瞰,璀璨大地,
万千山岭,大美山河,
彩云之南,便是红河。
▲底图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
北靠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
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
▲绿春二甫云海
红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最高海拔西隆山3074.3米,
最低海拔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4米。
以红河为界,
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东北部属于滇东高原区,
西南部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
▲泸西阿庐古洞
北回归线穿越而过,
独特的地形地貌,
孕育了秀丽的自然风光,
东北部的高原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西南部的哀牢山巍峨连绵。
▲红河落日余晖
红河州的水系分属红河水系、珠江水系,
南部属红河水系,北部属珠江水系,
红河(元江)如同一条红色的丝带,
飘荡在沿途村庄与大山之间。
▲山顶俯瞰石屏异龙湖,摄影/普秋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红河是大自然的鸿篇巨制,
异龙湖、大屯海等湖泊,
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
▲石屏异龙湖,摄影/胡斌
碧波浩渺的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湖泊之一,
辉映远近山川,滋润连绵沃野,
徜徉其间,目光所及,皆是赏心悦目的美景。
▲地跨个旧和蒙自之间的大屯海,摄影/田维星
大屯海,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水面和天空像是一张蓝色的幕布,
静谧安宁,散发着温柔恬淡的气息。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日出,摄影/郭迎东
红河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是云南“中华生物谷”重要基地,
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
▲中国体型最小的原猴类动物倭蜂猴
原始森林绿意葱茏,
奇花异果恣意生长,
各种菌类如山野精灵。
▲冲天蕉
大围山,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寒冬腊月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
是它的真实写照。
▲金平拉灯瀑布,摄影/官朝甲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极致风光静静绽放,
动人的人文地理传奇正在上演。
▲弥勒东风韵小镇,图/弥勒市文旅局
千年变迁
踏上红河这片热土时,
心中那个红河,似乎也缓缓流动起来……
▲风景如画的哈尼梯田,摄影/朱昆生
站在山顶,俯瞰哈尼梯田,
风似乎从千年前吹来,
当时光映射于这片土地时,
便能感知哈尼族先辈们的足迹。
▲哈尼梯田云海日出,摄影/李信忠
红河哈尼梯田,
遍布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
总面积约100多万亩,
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
历时1300多年,
一锄一篓、一犁一耙,
以双手为刻刀,
把巍巍大山雕刻成美丽的画卷。
▲晨曦中的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在山与水、天与地、人与自然间,
谱写着自然四季乐章,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勤劳的人们穿梭忙碌田间
在春风的吹拂下,
秧苗新插,
水天一色间夹杂点点新绿。
▲清风徐来,绿浪滚滚,摄影/孙思漫
夏日里的红河哈尼梯田,
被翠绿掩盖起来,
一眼望去翠色欲流。
▲金黄的稻谷随风轻摇,摄影/杨帆
深秋时节,稻谷成熟,
夕阳余晖下,
满山遍野金黄灿烂。
▲哈尼梯田倒映霞光和云彩,摄影/李信忠
冬日里,
梯田里蓄满了水,
犹如一块块明镜镶嵌于沟谷之中。
红河哈尼梯田隐于山林,
镶嵌于大自然之中,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在红河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农耕体系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00多年来,
世代哈尼族人终其一生与梯田相系。
▲建水古城航拍,摄影/江蕊先
广泛的农业开发,
让红河州逐渐变得富足,
明朝时期,
在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子上,
统治者设立了临安府(今建水),
自此建水成为滇南地区政治和军事中心。
▲建水古城东门夜景,图/建水县文旅局
千年,久远悠长。
古城,历史沧桑,
一草一物当有厚重的过去。
▲透露着温暖烟火气的古城,摄影/田维星
临安即建水,建水亦临安,
散布在城里的古寺、古井、古民居等历史遗迹,
见证着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
▲传统民居室内陈设,摄影/田维星
如今漫步于古城之中,
闻着古宅深巷里的文墨香,
倾听岁月的诉说。
▲建水朝阳楼,摄影/田维星
站在临安路东端的朝阳楼,
抬头仰望这座雄镇东南的古楼,
感受六百余载时光流转。
沿阶而上,
这里的每一块砖都有着人文的传承。
▲建水朱家花园,摄影/田维星
往西走来到朱家花园,
这座滇南“大观园”会让你目不暇接,
整座建筑坐南朝北,
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摄影/田维星
临安路中段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以甬道为中轴线,
形成六进院落,
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
▲建水文庙状元桥,摄影/田维星
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建水文庙
徘徊过九米高的“太和元气”坊。
▲建水文庙“洙泗渊源”坊,摄影/田维星
漫步在四十五亩之广,
钓鳌亭如仙岛浮于水面的泮池,
穿行于龙、象、狮、麟雕塑,
个个栩栩如生的“洙泗渊源”坊,
感受儒学文化的传承。
▲午后的建水古城,摄影/田维星
千年临安古城的模样,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在眼前绽开,
一切都是时光最好的印记。
▲建水古城老宅,摄影/李俊敏
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历经千年时光不曾有变,
处处透露着温暖烟火气。
▲建水古城“新井”,俗称“四眼井”,摄影/田维星
时光藏在大街小巷里,
藏在一口口古井里,
藏在温润如玉的建水紫陶里……
▲建水紫陶《窑变紫金瓶》
时间进入公元806年的唐元和年间,
南诏国筑惠历(汉语为建水)城,
自此建水陶与这座城开始交相辉映。
▲紫陶技艺,摄影/鸥洋
悠久的制陶历史,
文风昌盛的人文环境,
是建水陶孕育的沃土。
▲建水碗窑村百年龙窑,摄影/田维星
位于建水城北的碗窑村,
见证着建水陶漫漫的发展历程,
从宋代开始,
碗窑村就开始大规模烧制陶瓷。
碗窑村人固守着建水紫陶的制作与传承,
他们朝出耕夕入陶,
制陶是村民代代相传的家风。
▲建水古城的紫陶店铺,摄影/田维星
建水紫陶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房用器、茶具茶器、餐饮用器等,
在建水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紫陶手艺人,图/建水县文旅局
一方水土一方陶,
在每一件建水紫陶的余温中,
感受悠悠岁月的温度,
古城的沧桑和人世的沉浮。
▲建水古城夜景,摄影/田维星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
到了近代,由于滇越铁路的兴建和贯通,
中外人员和物资交流便捷,
红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兴盛一时。
沿线崛起了许多城镇和新兴工商业中心,
与此同时也受到了新一轮冲击。
▲河口火车站
百年光影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蒙自被迫设为通商口岸,
同年,个旧厂务招商局成立(云锡前身)。
1888年,法国在蒙自成立法国领事府,
1895年,河口被辟为商埠,
1889年,成立蒙自海关,蒙自正式开关通商,
1897年,云南第一个邮政局大清蒙自邮政总局成立。
▲蒙自海关旧址
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
鸣笛声吹响云南走向近代社会的号角。
在云南段的460多公里中,
有248公里行驶在红河州境内,
由北向南穿越弥勒、开远、蒙自、屏边,
最后由河口出境。
▲行驶在山间的火车
伴随着火车车轮的运行,
米轨火车已在云南穿行百年,
有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留下了碧色寨、芷村等法式建筑风格车站,
留下了人字桥、七孔桥等特色铁路桥。
河口站是滇越铁路滇段的起点站,
有着挥之不尽的历史烟云,
见证着百年芳华记忆。
▲蒙自碧色寨
碧色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
至今还保留着20世纪初大量的遗址。
▲屏边人字桥
人字桥桥身,
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连接而成,
飞越山势险峻、河流湍急的绝壁之上。
▲开远大花桥
开远大花桥,
为下承式多腹杆钢桁架桥的代表,
南北向横架于泸江河上。
▲大锡冶炼场景
滇越铁路带来了货贸和通行的便利,
大量的锡矿出口,
带动了周边地区逐渐发展,
个旧,一座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小城。
也成为影响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的重要城镇。
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不仅有深埋于地下的锡矿,
还有其悠久的锡文化和发展传奇。
▲锡锭浇铸的前世
1910年,成立锡务公司,
开始冶金工业机械化生产,
1913年,个旧成为全滇工业重镇。
▲锡器
云锡矿业百年时光里,
历史的歌声从未停歇。
关于大锡的一切,
在这里都能找到传承与发展。
▲蒙自法国领事府旧址
1887年至1915年间,
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
五个国家在蒙自设立了领事馆。
1921年,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
个碧石铁路通车。
▲蒙自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摄影/田维星
1938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办学,
朱自清、闻一多等著名学者驻蒙自讲学。
1940年,日军侵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
1957年,中止了17年后,滇越铁路全线恢复通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积淀着独特厚重的文化内涵,
见证着云南工业文明的发展史,
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在,
但当年的遗址、历史遗迹尚在,
默默诉说着历史。
▲红河马帮古城
中西合璧式建筑,
古色古香的迤萨古民居,
见证着二十世纪上半叶侨乡红河辉煌的历史。
天顺祥、宝丰隆、商号洋行,
在红河演绎着不同的商业奇迹。
▲蒙自市海关旧址,摄影/田维星
蒙自海关税务司署,
一栋单檐歇山顶的中国殿堂式建筑,
在红墙里诉说着往日时光。
法国领事府,建筑结构为中国宫殿式,
门窗、陈设为西式,
座落在风光旖旎的南湖之滨。
百年滇越铁路、开埠通商、云锡矿业,
镌刻着岁月的风风雨雨,
诉说着往日的岁月,
绘成红河畔一幅不朽的画卷。
▲屏边人字桥
绚丽多彩
红河州民族众多,
是一片人文资源丰富的多彩乐土,
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瑶族等11个世居民族,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长街宴
哈尼族十月年、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
苗族花山节、壮族花米饭节等民族节庆,
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花腰姑娘舞金龙,摄影/娄建伟
多声部、乐作舞、棕扇舞等,
绚丽灿烂的民间文化交相辉映,
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哈尼族长街宴、彝族海菜腔、阿细跳月、
乐作舞、烟盒舞等绚丽灿烂的民间文化,
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哈尼古歌》《诺玛阿美》等文艺作品,
向世人展示了浓郁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传承人演唱史诗“都玛简收” ,摄影/李龙沙
红河是一片文化沃土,
民族、儒家、近代工商、农业文化,
在这里交相辉映。
▲石屏袁嘉谷故居,摄影/张进发
这里孕育了清末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
大数学家熊庆来、清末巨商王炽等杰出人物。
红河的贤人志士,如璀璨之繁星,
将历史的天空装点得光灿动人。
▲红河县大羊街乡“仰阿娜”,摄影/陈明贵
人间至味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红河。
这梦,藏在生活美食当中。
▲石屏豆腐
红河人一天的美味,
从早晨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开始,
时光易老,米线不改,
红河人对于米线的热爱深入骨髓。
▲建水烤豆腐,摄影/田维星
午后建水大街小巷飘荡着豆腐香,
围着街边摊子一坐,
蘸上蘸料,吃上一块小小豆腐,
入口便是一场味蕾的狂欢。
▲过桥米线
拂面的晚风,
再去尝一尝石屏砂锅鱼。
深夜的烧烤不能错过,
个旧小肉串在炭火的高温烤制下香气扑鼻,
甜而不腻,富有嚼劲,
满足你对味蕾的所有需求。
从蒙自过桥米线到建水烤豆腐,
从石屏砂锅鱼到个旧小肉串……
▲建水汽锅鸡
这是红河的味道,亦是生活的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能安抚凡人心,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石屏豆腐宴,摄影/田维星
梦想红河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红河。
这梦,藏在诗情画意中。
无论什么时候你邂逅它,
都会成为你记忆深处最美的风景。
▲弥蒙铁路开远南站,摄影/邓斌
如今的红河,
有了更发达的铁路、公路网,
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花海
云上梯田,梦想红河,
阳光正暖,花草正盛,
春暖花开季,来大美红河。
▲建水临安古城夜色
看一眼临安古城的市井生活,
看一眼哈尼梯田的五彩斑斓,
看一眼滇越铁路的百年芳华……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田维星 文
红河州文旅局 图
田维星 制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