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市场整治成效显著 昆明将构建现代文旅市场治理体系

3月1日,《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开发布。《规划》总结“十三五”文化和旅游成绩,其中,昆明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成效显著,旅游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十四五”期间,昆明将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改革,着力构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体系、现代文旅市场治理体系。



市场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昆明针对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市场整治力度,扎实推进专项斗争工作,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市场整治工作成效措施得力,文化市场整治成效显著,旅游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制定《昆明市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形成四套综合监管机制。先后开展娱乐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专项执法行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合理低价游、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黑导游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全省率先推动旅游大巴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实行旅游团队行程单实时监管。积极推动昆明市旅游电子合同上线,实现电子合同签订全覆盖。建立退货机制,优化游客购物消费环境,游客购物退货做到100%办结。

强化线上旅游市场监管,开展线上专项监测和集中整治。充分发挥昆明市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指挥中心综合调度协调作用,畅通主管部门工作沟通渠道,建立有效处置机制。2019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被文旅部通报表扬为“2017—2019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优秀案卷办案单位”,市旅游市场监察支队被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为“2018—2019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办案单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被云南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改革

“十四五”期间,昆明将进一步梳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行政许可审批和审核事项,规范市场行政审批。深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资源。进一步健全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再造旅游购物新体系。加快文旅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进一步规范市场行政审批

进一步梳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行政许可审批和审核事项。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制定每项许可的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梳理缩减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各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材料数量及办理时限,确保行政职权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二)深入推进市场执法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资源。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素质建设、装备建设、形象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市场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公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系列指示精神,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政治责任,摆在工作全局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结合本行业工作实际,以行业乱象治理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积极组织线索摸排,大力开展行业乱象整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治乱”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

(三)不断完善游客购物退货工作机制

进一步健全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再造旅游购物新体系。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设计、统一规程的要求,在机场、主要火车站和游客集中区域建设云南省游客退货中心现场退货服务点2个和咨询服务点100个,着力规范游客退货退款流程。坚守云南“旅游革命”的底线,让“30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深入人心,成为昆明旅游的品牌。

(四)加快文旅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以涉旅企业诚信评价为契机,促进文旅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按照云南省涉旅企业诚信评价要求,按照“应评尽评”的原则,以规范指数、品质指数、体验指数为内容,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涉旅经营户诚信评价工作。企业评价以文化企业、旅行社、住宿经营户、餐饮经营户、旅游汽车公司、租赁车公司为先行试点,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逐步推广,实现文化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全覆盖。坚持文化和旅游市场企业诚信评价、黑名单制度,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诚信评价结果应用,塑造全新的文旅市场企业诚信体系。严格执行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联合惩戒,加强对不诚信经营行为惩戒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着力构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体系

“十四五”期间,昆明将继续完善文化旅游市场基础数据库,完善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用监管,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不断促进行业管理。持续抓好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市场安全平稳。

(一)完善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文化旅游市场基础数据库,逐步推行文化和旅游市场企业主体利用平台履行自主登记、备案和年度报告义务;破解文化旅游市场准入与执法之间、各行政区域与层级间的信息孤岛,通过平台业务操作者均可得到应该享有的数据资源,通过“一户一档”的完整信用管理档案,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互联互通。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制度,指导基层开展“黑名单”录入和清理工作,切实将上级“黑名单”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

加强信用监管,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全国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完善并实施《昆明市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昆明市查处无证无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昆明市旅游行业重点监管企业及不合格供应商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和《昆明市游客购物先行退货机制》。让守信者受益,从严惩戒失信者,不断完善综合监管机制。

(三)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激发行业协会发展活力,推动行业协会将服务重心从政府转向企业、行业和市场,切实做到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加大对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做到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简化和规范管理内容和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监管体制,为行业协会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强以党建促进行业管理,建立健全行业党组织,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加强行业党组织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监督指导,不断促进行业管理。

(四)做好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持续抓好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加大整治力度,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整治,不断强化对于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紧盯重点领域,严格风险隐患排查。坚持严管重罚,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无安全事故。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整理资料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官网责编 童文文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