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临沧 | 临沧泼水节的正确打开方式,戳戳→

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也是傣族最隆重、最热闹的民间节庆之一。节庆持续3至7天,一般是4月中旬,活动内容除了滴水、堆沙、拳术比赛等当地傣族民间活动外,还有民族风味小吃展、花车巡游、文艺联欢等众多精彩纷呈的活动。今年,临沧多地将举办大规模的泼水节庆祝活动,敬请期待!



举办时间

每年傣历六月(公历 4 月)中旬

注意事项

注意防晒,建议女性穿一件纱质或雪纺上衣,免得尴尬,男性则可以“大花沙滩裤 + 游泳蛙镜”赤膊上阵。


快来看看临沧的泼水节特色美食吧!

泼水粑粑





泼水节有一样不可缺少的特色美食——泼水粑粑。泼水粑粑顾名思义就是泼水节吃的粑粑。

泼水粑粑作为傣族特色的一项传统小吃,具有民族性、整体性、香甜软糯、体积小、能量大、制作简易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泼水粑粑成为傣族较为知名、群众范围较广的知名小吃之一。泼水粑粑具有民族、学术、营养、经济和社会等价值,对维系傣族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烤崩  



烤崩就是油炸米花糖,整董傣族在每年的泼水节前都要制作“烤崩”,香、脆、甜,颜色金黄,油而不腻,既可以当做茶余饭后的零食,又是待客的一道美食。

烤崩制作时,将上好的糯米用冷水浸泡一夜,淘洗干净后用蒸笼蒸熟,做成饼状,晾晒到三成干,然后放入红糖水中浸湿,又把它晒干,这样重复两三次后,将浸过糖水的干糯米饼放在香油锅里炸脆,就做成了。

菠萝饭

傣族原味菠萝饭是傣族一道特别的甜点。它的外表是一个普通的菠萝,菠萝盅里面的糯米饭酸甜滑软,有米饭的香糯,又有水果的酸甜,非常好吃。

大象耳朵


大象耳朵是傣族另外一种大米膨化美食,做法和烤崩不太一样,味道酥软香脆,比烤崩要更甜。它也是临沧地方特产的糯米为原料制成,它片积极大,呈园型,傣族群众给它象形名字“象耳朵”,是傣族群众赕佛的必不可少的佳品。米饼制作原则上是“节气”的应时产品。临沧的耿马、双江、勐定一带的傣族群众在泼水节期间,是每年米饼制作的高峰期,现在不仅作为傣族群众喜欢的食品在其族群内部消化,而且作为一种食用商品推广到周边各地。

撒撇


撒撇是傣族饮食文化中最传统、最接地气,也是最普及的菜品。撒撇是傣语发音,翻译成汉语就是“肉类凉拌”的意思。主要有牛撒撇、猪肉撒撇(傣族称“撒达鲁”)、鱼撒撇(傣语称“巴撒”)。这三种撒撇取材料不一样,制法各异但口感都很好,一次食之,终生难忘。

傣族包烧

包烧,是一种古老的烹饪方法,也是傣族一种特殊的烹制食品的方法,制作包烧时,傣族人一般就地取材,不用传统的锅具,而是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者木冬叶)为烹饪工具,把食物用叶子包裹,以火塘为热源,将食物烧熟。

傣族酸肉


酸肉傣语叫“讷宋”。酸肉的做法是:取上好的鲜猪肉和牛肉各半剁细,加入烧熟后切成薄片的猪皮和少许盐巴,有的还会用少许蒸熟的糯米饭一起用野生的“东津”叶包紧存放,数日后就成为酸肉了,可保存半年左右。

竹筒饭

竹筒饭竹筒饭用版纳特产的香竹填入紫糯米、花生烤制而成,糯米的清香和香竹的天然香味融为一体。其做法是:先把香竹按两个竹节砍下,在一端的竹节中挖一个孔,把洗过的糯米放入香竹中,再加入一些水,然后用竹叶塞住孔,放在火炭上烤即可,烤熟的竹筒饭弥漫着香味。

傣味手抓饭

傣族手抓饭是云南傣族一道荤素搭配的特色美食。特点是把芭蕉叶铺在桌上,再把制作好的菜对称摆放在芭蕉叶上,一般最中间是米饭,有大米和糯米,颜色也有不同的,然后是水果,甜点,最外圈是荤菜和素菜的搭配。傣族手抓饭最常见的配菜中荤菜有烤猪五花肉,炸黄金猪皮,牛肉干,手撕鸡,烤鱼,炸鱼等。素菜有黄瓜,洋葱,鱼腥菜,红薯,玉米,臭菜,皮蛋,炸豌豆等,水果就是西瓜,圣女果这类比较爽口的。



来源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