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政府领导带队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棠箐遗址调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关于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挖掘玉溪历史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大对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4月3日,玉溪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翼光、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梁玉浩等有关领导一行到玉溪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棠箐遗址开展调研。在遗址现场,调研组听取了玉溪市文管所、澄江市文管所有关情况汇报。

通过实地查看、观看展板、听取汇报、现场询问等,调研组对甘棠箐遗址的发掘情况、资源特点、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及保护管理等作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调研组认为:甘棠箐遗址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活化利用价值极高。要用更高的站位、更宽的思路来认识甘棠箐遗址的保护利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当前甘棠箐遗址保护利用资金短缺的问题;要用更强的担当作为来做好甘棠箐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甘棠箐遗址发掘工地远眺)

为做好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工作,调研组要求:一是要抓紧启动甘棠箐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打好基础;二是近期要策划召开甘棠箐遗址保护利用研讨会,进一步对遗址的价值、定位进行梳理,理清思路,推进遗址保护工作;三是要用运营的思路来解决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做好活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四是要策划文博+研学+旅游,利用甘棠箐遗址发现的与“三湖”历史演化形成有关的遗存,考虑建设“三湖”历史演化研学馆。五是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要尽快与玉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将甘棠箐遗址片区土地开发利用纳入玉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做好调规等相关工作。

(甘棠箐遗址发掘现场)

(国内外专家在甘棠箐遗址现场讨论)

甘棠箐遗址位于玉溪市江川区路居镇上坝社区上龙潭村,抚仙湖南岸,面积31077平方米,是云南省保存最完好的旧石器遗址。遗址于1984年发现,从1989年至2015年经过3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骨制品、木制品以及动物化石、植物种子、果核等,并发现1处用火遗存。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甘棠箐遗址出土木器)

(甘棠箐遗址出土石器)

甘棠箐遗址发现了年代最早的木制品,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木器研究的空白;甘棠箐遗址发现了基本原样保存的用火遗迹,是我国旧石器早期遗址中的首次发现;甘棠箐遗址地层连续清楚且有多个文化层位,文化面貌原始而独特,文化遗存和伴生动植物遗存丰富,为研究早期人类生存模式、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古环境背景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甘棠箐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剥片以砸击法为主,且存在两种砸击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砸击技术文化体系;甘棠箐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为东亚地区古人类本地起源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再次证明了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甘棠箐遗址还为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三湖”的历史演化形成提供了科考证据。

文旅头条通讯员 徐晓秋 文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