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脱贫一线的绿春“涛哥”

位于中越边境的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曾是绿春县最贫困、致贫原因最复杂的村寨之一,但如今的大头村拉祜寨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与老百姓口中亲切的绿春“涛哥”分不开。

这位老百姓口中的“涛哥”便是现任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牛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涛。李涛于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是曾经的禁毒民警。2017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5月荣立个人二等功,2019年10月荣获云南省十大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与越南接壤,距边境0.8公里。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2016年以前,拉祜寨还基本沿袭着原始粗放的丛林生产生活方式,群众不种土地,不养家禽,加之部分村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能力,全村33户168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600元,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为改变拉祜寨贫穷落后的状况,绿春县委、县政府组建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李涛响应号召,怀揣初心,告别家人来到边境线上的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工作队,与工作队员们一同帮助当地拉祜族群众革除陋习、培植产业、重建家园。

为民先锋,情暖村寨

作为拉祜寨驻村临时党支部的一员,李涛积极参与指导拉祜寨党支部开展活动,以“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为重要抓手,探索“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的守边固边工作模式。结合边境地区实际,建立“一组十户,党员包保”的“网格化”工作机制,推行教育、医疗、技术等“九上门”工作法,开展道德星、卫生星、守纪星、戒毒星“四星”评比,实行“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教”“肩并肩干”“面对面管”,每天走访全村农户,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产业先锋,引领致富

拉祜寨新房建好后,村民习惯深山丛林生活,不愿进村入住,李涛和队员们带着给群众的油盐菜米进山寻找,花了整整10天时间,耐心劝说村民回村居住。为解决拉祜寨群众将田地非法转让出去的问题,他们走遍周边村寨,多次到“买”地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宣讲法律法规知识,有时险些发生冲突,经过反复耐心细致的沟通,最终依法收回了非法转让出去的20余公顷田地,让拉祜寨群众重新获得了生产条件。同时多方协调资金,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和收回耕地的灌溉问题,让家家户户种上粮食、蔬菜,并采取群众土地入股、“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黑木耳12余亩、榆黄蘑10余亩,在2019年实现总收入30多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00多元。引进新品种茶叶,完成定植茶苗11公顷,有效发展生态有机茶种植。同时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拉祜寨周边的闲置土地,与群众一道种植高原梨1100余株,切实增强产业对脱贫的支撑力。在村里,总能看到“涛哥”与群众一同出工干活,一同收工回村,现场带学种植技术。

改革先锋,树立新风

李涛和队员们始终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帮助群众养成良好文明生活习惯。重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及时掌握全村28名在校学生情况,对口帮扶了其中5名初中学生,为他们添置学习用具、辅导学业;对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名中专生给予细心培养,资助上学路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截至目前,全村没有一名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五爱”教育,组织宣讲党的相关政策精神,白天统一劳动,晚上便组织各类体育娱乐活动,推进“户户红旗飘”工程,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边境一线。

在工作队的精心帮助下,如今的拉祜寨,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村民们科学耕作、科学养殖的劳动模式和习惯已逐步形成,屋舍井然,产业兴旺,生活幸福。“脱贫感党恩、致富跟党走”的思想观念在拉祜寨群众心里扎下了根。

拉祜寨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关注与批示,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2019年第101期)以《云南绿春党建引领拉祜寨脱贫》刊发文章。李涛等驻村工作队员集体荣获了红河州首届“感动红河”人物荣誉称号。

李涛长期扎根基层,以村为家,沉下身子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与队员一道抓治理、抓产业、抓素质提升,为脱贫攻坚倾尽心力,成为备受群众欢迎的“涛哥”,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书写在边民群众的心里。

文旅头条通讯员  王琳 文

绿春县总工会 图

编辑 李娇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