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化炉工作,需要有直面困难、百折不挠、忘我奉献的精神力量。这些在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业分公司电解工序湿法组电解精炼操作工余跃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55岁的余跃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云锡子女”“二代云锡人”。自1997年进入冶炼分公司工作以来,他就与锡烟化炉结下了不解之缘。投身烟化炉事业23年,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踏实工作、兢兢业业,从一名普通操作工,逐渐成长为技术标兵、工序长。
敢打硬仗,善啃骨头
余跃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为烟化炉而生,变废为宝是我的梦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刚工作时,余跃斌被分配至烟化炉车间工作。对工作有着饱满热情的他,通过不断摸索和学习,认真钻研烟化炉、鼓风炉等构造,很快完成了青工到熟练工人的角色转变。工作中,他敢打硬仗,善啃骨头,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担任工序长11年来,烟化炉作业成本逐年下降,产能实现翻番,工序一年不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员工收入大幅增加。
2008年,富氧熔炼作为一项云锡特有的创新技术首次运用于烟化炉,由于找不到操作切入点,技术运用遇到瓶颈,工序员工一时难以适应。余跃斌跟班作业,掌握第一手资料,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力排众议,大胆地提出:“我们的工作重心不应该集中在设备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材料的选择上,只有对炉温实现精确控制,才能解决问题。”说了就干!他带领工序其他生产骨干蹲守生产一线,经过数月的奋力拼搏,摸索出了不同熔炼阶段氧气用量的最佳参数,后又总结提炼出一套成熟的“烟化炉阶段性富氧熔炼操作方法”,难题终于迎刃而解。烟化炉富氧熔炼技术成熟运用后,在炉床面积不扩大、综合回收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烟煤单耗与未富氧前相比下降了39.92%,作业成本费用与未进行富氧前相比降低10.58%。
铜渣是粗锡火法精炼“加硫除铜”工艺产生的副产品,铜渣中锡、铜品位较高。冶炼分公司原有铜渣处理工艺含火、湿法两部分,存在流程长、劳动生产率低下、作业成本高等缺点。为探索烟化炉处理铜渣的可行性,为锡冶炼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工艺配置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分公司把这一重任又交给了经验丰富的余跃斌。面对新的课题,他全身心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分析原料结构、摸索操作参数、排查安全隐患,经过两个多月、3个不同阶段的艰苦奋战,余跃斌克服了渣模场地受限、原料成分波动大、冰铜沉降分离不彻底等诸多困难,最终验证了烟化炉处理铜渣的可行性,为锡冶炼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的工艺配置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能带队伍,育人树人
作为一名工序长,余跃斌紧紧围绕分公司及车间的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积极配合车间做好安全标准化的各项工作,大胆管理、严格管理,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加强现场管理、定置管理和设备管理,强化员工劳动纪律、劳保用品穿戴和检查,杜绝员工“三违”行为的发生,杜绝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确保设备的正常开动,确保烟化炉的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他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掌握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不仅与当班员工一同做好设备点检、巡检和维护保养工作,在有急难险重任务时,余跃斌总是冲在设备集中整治会战和抢修一线,保证设备的长周期运转。
作为一名首席操作员工,余跃斌通过“师带徒”形式为车间培养10余名青年员工,带领他们积极钻研技术、攻克难关、育人树人,使他们能够尽快尽好地掌握烟化炉冶炼技术。通过与青工朱俊刚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余跃斌像待自己子女一样对待徒弟,不仅传授工作方法、工作经验、操作技能,还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朱俊刚已能独立操作,并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余跃斌尽心尽力履行自己作为工序长的工作职责。他要求各班组之间树立竞争意识,各班组之间互相“较劲”,力争超额完成每月车间制定的任务目标。
辛勤的耕耘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云南省烟化炉工操作比武大赛上斩获亚军,被控股公司评为烟化炉首席操作工,先后荣获“云锡优秀员工”、冶炼分公司“十佳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余跃斌从不沾沾自喜,总是把成绩归功于整个烟化炉工序。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伙齐心协力,工作才能干得好啊!”
多年以来,余跃斌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车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分公司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对新的征途,余跃斌决心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和钻研拼搏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为云锡继续引领世界锡冶炼先进技术水平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熊昱雯 文
杨雷 图
编辑 李娇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