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2022年高质量发展贡献先进个人|马境:扎根沃土积极作为认真履职 当个优秀的“宜就人”

自担任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以来,马境凭着来了就是宜就人的热情,扎根沃土,勤于学习认真履职,先后负责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环境保护、农村公路管理、发改、国土和村镇规划、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向上争取资金、营商环境建设、乡村旅游开发、通信物流等工作。他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特长,讲求团结协作,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

发扬“三牛”精神 争取乡村旅游产业向前冲

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他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始终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自2020年挂包外普拉村以来,他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原则,立足外普拉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探索“党建+‘四美’乡村建设”模式,通过引导督促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连续投入沪滇帮扶项目资金1242万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旅游基础条件,建成稻田帐篷营地、古村落网红打卡地等一批景点,“外普拉生态大米”成功拿到首张“零农残身份证”,成功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每亩实现增收3000元。制定《外普拉大村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在注重保护外普拉村传统村落的同时,也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着力打造石头文化、农耕文化、歌舞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2021年外普拉村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旅游收入实现零的突破,村党总支牵头成立永仁外普拉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174户237名村民加入合作社,2021年共接待游客80场次,最大日接待量超过3000人,过往游客超过3万余人次,共创收2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发挥专业优势 时刻让群众感受政府关怀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注重转变群众观念,凝聚集体智慧力量,2022年完成全镇1个省级、10个县级行政村的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定位功能标准,形成了以外普拉、宜就龙潭、老怀哨底么鱼、阿朵所居心克土、地什苴菠萝苴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实用性规划样板。运用规划成果使群众生产生活、村庄建设与村落生态浑然一体,避免“千村一面”,2022年成功申报老怀哨、阿朵所进入第六批国家级村落名录库。积极争取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房提升试点项目1个投资264万元,实现老怀哨底么鱼、潘古里大河波西两个村132户群众农房有效设施提升,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2022年全镇完成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入库3.8216亿元,牢固树立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参与化解镇级债务700余万元,迎难而上统筹解决宜就污水处理厂历史遗留问题。

牢记代表职责 带领群众走上绿美幸福路

作为州人大代表,他牢固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意识。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2022年以来组织实施“农村道路”+“四美”乡村工程,在宜阿线、宜则线、老怀哨线、木马线、波罗苴线等乡村公路,种植三角梅、夹竹桃等绿化树种5000株,绿化美化村组公路6公里。积极统筹国道G227与集镇规划、农村公路、沿线产业、旅游资源的分布,通过串点引线的方式,完成宜就“十里画廊”项目12个节点建设,开展村庄绿化24个、村庄美化3个、村庄亮化6个,全力推动宜就“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用人大代表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绿美宜就”建设,让公路建设既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又与当地需求、群众期待紧密衔接,把路建到了群众心上。

马境始终对党忠诚、担当务实、严于律己,坚守爱岗敬业,为人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

来源 永仁县宜就镇人民政府、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李娇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