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绣千年 绣出楚雄美好生活

6月9日,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新闻发布会在楚雄州彝人古镇召开,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邀请大家共同领略楚雄州“千年彝绣、一绣千年”的非凡魅力。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据悉,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传承楚雄彝族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之一。近年来,楚雄州做足“指尖文章”,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5.7万绣娘、530多户彝绣经营户渐渐发展出2.45亿元增加值的产业,彝绣成为楚雄州促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匠心传承

打造非遗发展的“楚雄样板”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普玉珍的家在武定县猫街镇咪三咱村,那里的彝族群众历来就有刺绣的传统。

由于热爱刺绣,1982年,普玉珍开了自己的彝绣店,随着前往买绣品的人越来越多,彝绣成为了她的一个稳定营生。

为促进彝绣的传承,普玉珍自己去找学徒,组织彝绣培训活动。“到现在,我本人培训出来的绣娘人数早已超过了1万人。这几年,楚雄州出台了许多好政策支持彝绣产业发展,现在我们的绣娘每月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普玉珍用她的真实经历,讲述着在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彝绣保护、传承和发展故事。

近年来,楚雄不断加强彝绣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楚雄州彝族服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彝族刺绣、彝族赛装节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楚雄州制定出台了第一个彝族服饰保护条例,“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成为全省的文化品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楚雄州开创了彝绣的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表达

产业附加值10年增长了2.24亿元

为推动彝绣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立了由楚雄州委宣传部牵头总抓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6项政策,形成“1+1+N”政策体系。

在延链补链上,楚雄州推出了银行专属贷款“彝绣贷”、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打造保证纯手工、楚雄原产地的“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的“彝绣识”,量身定制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的“彝绣标”,全力进行彝绣产品品质提升。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在市场化方面,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活动,举办彝绣产品发布的“彝绣秀”,持续开展“妈妈制造”“妈祖文化”等彝绣合作项目,打造“彝绣造”,提升彝绣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产业化方面,创新研发了“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三大系列彝绣文创产品,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彝绣园”,推出体验彝绣传承精品线路的“彝绣游”,形成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同时,建成楚雄彝人古镇、牟定彝和园两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培养各级代表性彝绣传承人共63人,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车间56个、绣坊136个,逐步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

通过创新创造,楚雄彝绣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楚雄州5.7万名绣娘拿起绣花针,在家门口就业。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今年一季度彝绣产业增加值实现4780万元。

走向国际

完成出口订单510万元

深化与沪滇、闽滇文化的合作交流,楚雄州推动彝绣走进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从乡村小舞台走向一个个国际时尚大市场,让彝绣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转变。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同时,楚雄州与东方国际、肯德基、上海申孜实业、中智集团、莆田三福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莆田市湄洲岛联手开发“妈祖文化”“楚雄彝绣”非遗联名文创产品,在全球1.2万多个妈祖文创产品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并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出口订单510万元。

通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楚雄州打造出合作共赢的文化新样本。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立足彝族刺绣文化根基,接下来,楚雄州将持续延伸国际国内合作链,强化彝绣品牌打造和彝绣人才链支撑,进一步构建全局谋划和统筹联动的彝绣产业发展新格局,让彝绣绣出“指尖新的传奇”。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文/图

资料来源 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