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载有独具傣族特色白塔的花车,在两只孔雀簇拥下缓缓沿着道路前行。花车上,傣族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着傣族盛装,尽情展现着民族舞姿。花车后,孔雀舞、嘎秧舞、白象舞等非遗舞蹈方队边走边舞,中外游客纷纷拍照留念。这是傣历泼水节庆祝活动期间,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举办非遗元素花车夜间巡游时的一个场景,也是临沧市“建好沿边文化基地,助推边境文旅融合”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沧市立足区位特点,积极打造边境示范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窗向洋,家国临沧”形象进一步提升。以孟定清水河口岸国门联检楼迁址新建项目为依托,建设了集国门书院、LED形象展示屏、文化吧、文化墙、信息服务及微传播于一体的“中缅文化睦邻之家”。
耿马县7个边境村(社区),利用泼水节、青苗节、芒见谷魂节等节庆和文化墙,展现傣族白象舞、马鹿舞,芒关崖画、石佛洞遗址,佤族织锦、傣族手工纺织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连续推出4部泼水舞曲,在业内“出圈”,成为耿马县响当当的一张文化名片。依托临沧新华书店,耿马县投资300多万元,在孟定新华书店的基础上打造国门书社(云上乡愁书院),同时持续培育打造体现临沧蓬勃昂扬、自信奋进迈向现代化的“佤山少年”文化品牌,建好清水河国门文化长廊和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馆。
沧源佤族自治县以“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模式,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点班洪”为代表的示范点,打好打响“红色、绿色、抵边”“三张牌”,抓实抓好红色精品小镇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网、厕”要素提档升级,真正让沿边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成为中缅边境集文体娱乐、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边民文化活动基地。
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深入挖掘边地风光、一景观两国、历史传说、英雄故事、红色遗址等特色资源,建设“阿数瑟”文化传承体验示范基地和戍边馆,着力打造具有镇康特色的沿边示范村,用乡村旅游丰富和提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品质和内涵。
据了解,临沧已举办5届“边境之窗”文体系列活动,利用泼水节等节庆成功举办了2届中缅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临沧市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07个村组都建起了活动场所。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5G网络覆盖率全部达标,共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26个,累计完成投资1.44亿元,一批农旅融合、边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的边境村寨逐步建成。
来源 今日临沧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