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建水举办

7月11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省古籍保护中心、建水县图书馆承办,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支持的第十四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建水县举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杨和祥,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为文,建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心弦,以及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40名学员参加了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上,张志清作总结讲话时表示,此次培训申报了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民委共同组织开展的“春雨工程”项目,也通过修复双柏县彝文古籍《查姆》、迪庆藏族自治州藏学研究院一部分藏文古籍,取得了丰硕成果,不单是古籍修复与非遗保护,更是将古籍活态传承的立体展现。希望学员们回到工作单位后,及时总结、勤奋练习,充分运用所学为本单位古籍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杨和祥就培训成果方面进行了发言。他表示,在14天的培训中,参训学员基本掌握了藏文古籍、彝文古籍的修复技法,古籍修复技艺得到了提升。此次培训完成了藏文古籍316叶、彝文古籍7册258叶的修复,既培养了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又抢救修复了一批藏文、彝文古籍,充分体现了古籍保护工作者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践行。

杨为文对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此次培训班在建水开展,不仅能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也对古籍修复工作顺利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下一步,红河州文旅系统将进一步做好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加大古籍保护修复力度。

结业仪式上,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牛甲芝以及建水县图书馆的陆韵好作为学员代表,表达了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和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感谢之情,认为培训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置让他们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技艺,也学到了文献、科技保护等知识,为以后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家纷纷表示,回到单位后,一定会坚持学习,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


结业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在建水县图书馆参加了建水县古籍修复专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张志清为“陆韵好古籍修复专家工作室”揭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正鹏 文

文旅头条 图/视频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