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制陶专题培训班在建水开班

7月18日,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2023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制陶专题培训班在建水开班。来自国家级、省级的专家,参训人员及各州市领队、传承人等共计82人参会。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非遗,为乡村振兴“赋能”;也为来自全省各州市非遗领域的学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分享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激发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促进传承队伍和谐发展。

为期3天的培训,将以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专家授课、传承人授课和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陶器的技艺特点、创新与发展、传承和保护、可借鉴的经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陶器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作为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将实地到建水紫陶国家级生产性示范基地贝山陶庄、建水紫陶产业园区、建水紫陶博物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仇骏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他介绍,近年来,红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融入了红河州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对红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6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86项、州级190项、县级904项;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1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89人、州级400人、县级1489人。

建水县政府副县长王心弦对建水县情做了介绍并致辞,近年来,建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2项(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铓鼓舞)、省级11项(碗窑村紫陶工艺之乡、花灯、汽锅鸡烹制技艺、西门豆腐制作技艺、彝族沙莜腔、彝族烟盒舞、建水小调、洞经音乐、建水青花瓷器烧制技艺、建水甜醋制作技艺、彝族鼓舞)、州级16项、县级60项。已命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225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2名、州级52名、县级149名。

据了解,近年来,建水县在研究紫陶发展历史沿革、厘清建水紫陶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紫陶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深度融合,先后开发建设了紫陶街、紫陶里、紫陶博物馆等平台,并逐步形成“产供销、研学用”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探索出一条极具本土特色“非遗+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真正让非遗“活”起来,为乡村振兴“赋能”。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