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将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决策部署,聚焦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聚焦企业群众关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质效,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全面提质
一是持续降低准入准营门槛。常态化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破除,深入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消除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着力加强法治保障。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着力提升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和服务质效。扎实开展涉企“挂案”清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等专项行动,严格规范使用涉财产强制性措施,加大涉企生效裁判执行力度,加强民商事领域纠纷多元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三是大力提升通关效率。进一步完善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实现“所有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在有条件的港口推行进口货物“运抵直通”模式,破解边境口岸拥堵难题,磨憨货物口岸通关时间由40多小时压缩至2-5小时,通关效能在全国陆路口岸中排名首位。
四是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编制完善全省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科学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省、州(市)、县三级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编制公示各领域执法事项清单及权力运行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提升政府服务质效,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分两批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放105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委托昆明市和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行使省级行政职权事项30项。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网上申报、一窗受理、限时办理”,全流程审批时间从7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工作日内,实现建设项目用水用气报装与外线接入工程开挖、占道等审批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二是着力提升审批效率。持续高效运转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实施大抓项目提速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并联审批,有序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网”全流程办理,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建立健全标准化操作流程和配套制度,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务。
三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设“跨省通办”线上专区与线下专窗,实现全国范围147个事项、西南六省区市148个事项、泛珠区域九省165个事项“跨省通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7%、全程网办率达76%。
四是大力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度。拓展“一窗通”平台应用,将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各环节业务统一整合至“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无纸化、零见面,全省企业开办时间保持在1个工作日内。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分类推进改革,有效破解企业“照后减证”“准入不准营”难题。
五是全面提升涉企服务质效。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走访服务企业和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再到建成投产,全过程全链条提供“保姆式”暖心服务。全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全覆盖。
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各类主体活力
一是加速推进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新增91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新批准建立2023年院士专家工作站34家,完成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对各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覆盖,对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全覆盖,省级创新创业平台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二是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建成并运行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最快5个工作日完成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审查周期缩短90%以上;发明专利最快29个工作日即可通过国家审查获得授权。在全国率先实施知识产权案件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促进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引进和培育。印发《云南省“兴滇惠才卡”服务指南》,组织开展2023年“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申报评选工作,集中遴选12个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发布机制。深化省部、省院、滇沪、滇粤等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开展“才聚云南·智惠云岭”“广聚贤才·共创滇峰—人才面对面”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积极为我省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平台、畅渠道。
四是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大街道、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开展失能、残疾、高龄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服务,建设“老年幸福食堂”。积极探索城乡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创新模式,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建成“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文化驿站”“乡愁书院”“乡村图书馆”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483个、文化驿站等艺术普及空间120个。
据悉,随着全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企业群众感受明显,在滇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2023年全省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截至今年6月底,实有经营主体542.41万户、较2022年底净增51.39万户,其中:企业116.06万户、净增12.37万户、同比增长25.31%。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虽然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未破除、关键卡点还未打通,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下一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对标国内先进,围绕市场准入与退出、获取经营场所、公共基础设施接入、劳动就业、获取金融服务、跨境贸易、便利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公平竞争、办理破产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和创新市场监管、提升宜居宜业环境,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系统推动我省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同时,聚焦企业群众关切,重点突破系统数据不联通、政府服务不精准、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等长期制约我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关键卡点,激发地方改革积极性能动性,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做法,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营商环境新品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龚怡丹 实习生 杨丛花 文
赵嘉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