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人参果品质打造核心竞争力——鸿坤农业的8年成长之路

9月的云南石林,果实飘香。走进位于“中国人参果之乡”石林县西街口镇的人参果种植基地,一眼望去,成片的人参果树映入眼帘,一个个色泽鲜亮、白白胖胖的人参果挂满枝头,一旁的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成熟鲜果,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据悉,石林县已有28年的人参果种植历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商品人参果种植地、集散地和销售中心。而西街口镇是石林人参果最大主产区,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人参果规模化种植核心区,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加以扶持发展。

自2015年成立以来,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立足于人参果的种苗培育、标准种植等多方面,在西街口镇专注人参果种植。鸿坤农业以党建引领“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自有人参果智能化高标准种植基地500亩,带动180户农户并指导种植人参果6000亩,使小小的人参果成为了长在土地里的“金果果”,成为了当地村民增产增收的“致富果”。

以科技创新引领标准化栽培

走进鸿坤农业育苗棚,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利用脱毒组培等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培育人参果品种。

“我们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人参果种苗脱毒组培繁育,育苗棚建设12000平米,分果车间、仓储建设6500平米。同时,打造了高标准的人参果大棚基地,并制定详细的生产管理制度,有序推进优质人参果的种植工作。”鸿坤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来到基地,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金黄、匀实的人参果相拥垂吊在藤蔓底部,优良的品种和健康的种苗成为鸿坤农业人参果高产优质的保障。

针对高价值农产品供给侧矛盾突出、信息不对等、农药残留严重等核心制约因素,鸿坤农业从2018年起引进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态种植技术等创新应用与运营的新型生产模式,探索打造“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产业链融合科技服务平台。并对土壤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引进健康中国原生态示范基地落户,加大技术开发和储备工作力度,以及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力度,助推石林人参果种植的科学化发展。

“截至目前,我们已取得有效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智慧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今年已上报一个科技示范村作为人参果标准化栽培试点,明年我们将大力建设科技示范村,通过发挥科技人才的力量以及进行技术培训等方式,保证从健康种苗培育和引进、水肥药一体化到最终的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力争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互利共赢,助力石林人参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鸿坤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宜奈”果绿色生态种植

石林西街口镇宜奈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部分土壤为石漠化土壤,并含有大量风化石,庄稼不能生长。鸿坤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奈村的土壤里含有大量硒元素,人参果刚好适应这里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态和土壤条件。

为助力宜奈村人参果的产业化发展,鸿坤农业成功登记注册了“宜奈果”商标,以“宜奈”冠名的人参果,95%以上销往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现在,“宜奈”人参果已成为宜奈村的特色产业。

在推进“宜奈”人参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鸿坤农业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针对种植区土壤肥力退化及其生产障碍因素消减技术的瓶颈问题,研发创制不同配方的专用型活性生物质土壤改良材料,在种植基地部署空气传感器、土壤传感器及监控等多维度数据采集设备。

鸿坤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奈村这片土地现在被列为了人参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这里生产的‘宜奈’人参果品质极高。我们的‘宜奈’人参果成熟上市前,都必须进行农残达标检测,开展品质监测,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出售,并区分精品果、一级果、二级果或大果、中果、小果等级,保证‘宜奈’人参果的品质和价格,在确保农民增收的前提下,以品质助力石林打造人参果世界级一流品牌与区域品牌。”

接下来,鸿坤农业将继续提升农业智慧化、数字化配套水平,将人参果种植面积从现有的6000亩扩大到30000亩,助力人参果做大做强产业链、做稳做实供应链,做足“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文章,加快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促进绿色兴农。并依托石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宣传推介人参果,吸引了更多客户在本地消费,通过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文

马欣悦 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图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