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有丰富的地理单元
北部的岩溶高原区
地势平缓 喀斯特地貌突出
众多溶洞分布其中
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造型各异的溶洞奇观
历经亿万年的时光洗礼
在流水与光阴的携手雕刻下
打造出一座座瑰丽的地下宫殿
引得无数人为其惊叹
泸西·阿庐古洞
“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群于悬岩。”这是300多年前中国第一旅行家徐霞客来到泸西阿庐古洞中所见到的景色。在两亿多年前,这里曾属于滇黔古海的中部,后经历了喜山和燕山两次地壳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在雨水的洗礼之下,碳酸钙被溶解分割,形成了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阿庐古洞。
阿庐古洞是一组典型的岩溶地貌地下溶洞群,景区有九峰、九河、十八洞之说,目前开发的有三个水洞和一个旱洞。古洞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地壳运动,造就了三层洞穴结构,在伏流水动力的作用下,呈现出许许多多典型的化学、生物和流水侵蚀的地貌景观。溶洞内总体上具有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河中有鱼、洞中有山的特点,景色以“古、奇、险、绝”著称,被誉为“云南第一洞”。
走进洞中,泸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笋河各具特色,钟乳石高悬,形态各异,在流水的雕刻之下,两百余个景点使得阿庐古洞愈发的多姿多彩,移步换景,在绚烂的景观中感受岁月的力量。
开远·南洞
开远南洞风景区雄踞阿迷八景之首,素有“龙游南洞”的美誉。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景区以山水、亭、阁为一体,群山环抱,既有华山之险、峨眉山之秀,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据阿迷州志记载,明朝状元杨升庵曾游此地,陶醉于眼前的景色,并亲笔题“南洞”二字。1574年云南巡抚邹应龙游后更名“通灵”。
南洞位于开远坝子最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坝,奇峰耸峙,峭壁突兀,亭阁玲珑,巍峨壮观,绿茵叠翠,流水潺潺。穿过山水秀丽的洞外景区进入洞内,绚丽的灯光映衬下,一个个钟乳石造就的奇观就呈现在眼前。经过流水的洗礼,这些钟乳石造型各异,“弥勒佛”“千年神龟”“鲤鱼跃龙门”等钟乳奇观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展现着溶洞的别样魅力。
洞外,玻璃天桥、水滑道、旱滑道等众多设施齐全,让游客们置身山水之间,尽享刺激与欢乐。
建水·燕子洞
位于建水县城东22公里处的群山峡谷中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水燕子洞,被中外岩溶专家赞誉为“亚洲第一溶洞”,是游人和雨燕共同利用的喀斯特洞穴空间场所,自古以来就有“燕洞奇观”之称。
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摩崖石刻、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的景观著称于世。每年3至8月期间,数百万只大白腰雨燕出没于水洞中,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
来此可领略“洞锁三天,灵谷涵春”的景色,品味诗词歌赋,观赏穿梭飞燕。由于千百万年急流的冲刷和溶蚀,洞中峭崖嵯峨,钟乳垂悬,千姿百态如鬼斧神工之作,探索其间,如游海底龙宫、艺术殿堂、神话世界,真可谓古、奇、幽、深。洞内曲折蜿蜒、高低起伏的游览道上,分布着3组规模宏大的岩溶景观,“龙泉探幽”处拔地而起的“擎天玉柱”;“天街撷美”处250余米的绝壁长廊;“梦幻世界”是聚燕子洞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精华所在。在这里,听雨燕呢喃,观溶洞奇观,见证攀岩绝技,感受“亚洲第一溶洞”的魅力。
弥勒·白龙洞
白龙洞是印记着2.5亿年岁月变迁的时光之洞。白龙洞位于钱王故里虹溪,洞中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一步一景,一洞一天,一室一境,拥有北宫、南宫、瑶池仙境、海底世界四景,“龙壁浮雕、龙脊异石、悬空舞台、灵芝斜塔”四绝,还有“洞中洞、洞中天、洞中树、洞中佛”四奇,自然形成四十多个大小厅堂、上百个景点,全程游览大约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洞内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熠熠生辉,富丽堂皇,仿似一番龙的世界。
驻足白龙洞口,环顾四周,高耸的岩壁上吊有奇形怪状的石钟乳,郁郁葱葱的树木将周围装点得翠绿异常,“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进入洞内,滴答的水声传入耳畔,空灵的声音好似也让游人抛却了烦恼,内心也随着这声音空灵澄澈了起来。随着不断地深入,曲径通幽,九曲回环,像步入时光隧道一般,一转身便是一洞天,冰凉潮湿的石壁让心渐渐地沉淀下来,静静感受岁月的沉淀。
在这喧嚣的快节奏生活中,不如来红河的溶洞里,听清流潺潺,水珠滴答,见证时光与水流的鬼斧神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文旅头条通讯员 孙思漫 文
红河文旅 孙思漫 姚智慧 图
责编 李娇蓉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