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非遗技艺产品 中秋团圆伴手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佳日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同时也是展现我国礼仪之邦的重要机会。在这个团圆的日子,不妨为亲朋好友送一份怒江的非遗伴手礼,感受文化的力量,让中秋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这个中秋带来别样的惊喜。

怒江拥有绮丽的风景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怒江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源自生活,发端民间,包括传统手工艺、舞蹈、音乐、美食等各个领域,代表了怒江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承载着他们的文化记忆。

“昼可为衣、夜可当被”的独龙毯,是独龙族特有的文化符号,重大节日时,人们常常裹身为衣,穿时多从后背斜围向胸前,左臂袒露而右肩拴结,寓意“幸福美好生活”。独龙毯的色彩似天上彩虹,在他们的传说里,彩虹是天神打开天门在织布,而独龙毯就是独龙族祖先学习天神织出来的。独龙毯以野生棉麻为原料,将麻树皮剥丝晒干捻成线后,再用植物的汁液将线染成各种颜色,之后按照图案纹线拴综、提综、引纬、打纬等十几道工序纺织而成,制成的独龙毯结实耐用还可以防雨。凝聚着独龙族文化和智慧结晶的独龙毯制作技艺,于去年入选为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独龙毯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

漆油,在其他地区几乎不见,但它同我们的植物油、动物脂油一样,是怒江人民生活中常备的食用油之一。漆油是从漆树而来,在现代制漆油工艺未使用以前,漆油的制作均通过纯手工完成种植漆树、采摘漆籽、用石碓把漆籽舂成面,之后通过翻炒漆籽面至出油,最后通过压榨的方式使漆油渗出,通过冷却便可得到漆油。2022年,漆油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怒江,用漆油烹饪的漆油鸡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典型菜肴,不仅汤汁鲜美,更有滋补养身的功效。另外一种以漆油和鸡肉焖制的名为“峡拉”的饮品,凭借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风味特点,入选怒江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贡山怒族饮食)。

“口弦乐”是傈僳族、怒族和普米族女性传情达意的一种乐器,吹奏时能借音传话,让人心领神会弹奏者的心意。2013年“口弦乐”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口弦乐自然离不开口弦,这种乐器制作精巧、携带方便,吹奏起来悦耳动听,令人心情愉悦。在传统仪式、节日和宴会中,口弦常常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为活动增色不少。它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其成为了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口弦不仅仅只是一种音乐工具,它也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将口弦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不仅展示了礼物的价值,更是传达了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怒江非遗作为怒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些非遗技艺产品作为中秋礼,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带去一份珍贵的礼物,为节日增色不少,成为一份传统文化的珍贵馈赠。

文旅头条通讯员 黄思源 文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 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