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丨“醉美临沧”,这样书写新篇章

9月18日上午,“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临沧市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

一体推进“三大经济”

坚持“十个全力干好,十个坚决不干”

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临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今年上半年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4.7亿元

同比去年增长2.4%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同比增长3.6%、6.9%

1至8月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01.17%

支出同比增长15.2%

七个方面看临沧发展变化

聚焦“三好”嘱托,边疆临沧更加亮丽和谐

深入开展“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力以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

家园更加美丽

立足“美丽中国、绿美云南、醉美临沧”定位,探索“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转、爱心捐赠”三条路子,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绘就边疆美丽新画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临沧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民族更加团结

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临沧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边境更加安全

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发挥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的组织优势,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包保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和网格属地包保化解风险隐患等责任机制,设置五级网格6.4万个、选优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18万余名,有力维护了边疆安宁、边防巩固、国家安全。

聚焦“三大经济”,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扎实开展资源大调研活动,找准临沧的比较优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建立重点工作月调度机制,强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达273亿元,超过房地产和交通之和;今年1—7月,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7%,临沧的发展方式正由主要依靠基建投资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的方向转变。

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围绕茶、糖、果、林等优势高原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促进农业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京东·临沧茶馆”,用名山茶的品牌、多元化的产品扩大临沧茶的市场份额,截至8月底,全市茶叶加工产值达1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30多个产品的蔗糖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凤庆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持续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

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出口加工为重点,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1—7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6.9%,增速排全省第二。净增工业企业682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9户。全市入园企业3854户,同比增长30%。新能源建设加快推进,1—8月,全市新能源并网投产105.69万千瓦、企业自建送出线路202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推进口岸与园区融合发展

以孟定清水河为核心,联动南伞、永和、芒卡等口岸通道,对临沧边合区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带动临沧高新区、云县产业园、凤庆产业园差异化发展,建成临沧、云县铁路港,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孟定清水河口岸被列为云南首批5个智慧口岸之一,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4类海关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国家批准建设。1—7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154%、货值同比增长155%。

“点、线、面”谋划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充分发挥临沧的人文生态、民族文化、地缘特色优势,用好擦亮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品牌,以沧源全域旅游为重点,优化提升茶旅融合、边关风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集文化创意、体育竞训、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训养”基地。着力提升以人均消费、日均消费为重点的旅游综合效益,一首《UP耿马》点燃了临沧的节庆经济,沧源翁丁老寨完成原址重建并全面开放,“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温度叫临沧”的城市品牌越叫越响。

聚焦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牢牢抓住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全力破解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等瓶颈问题,不断为临沧发展增添新动能。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

出台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精简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2022年综合考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排名全省第五。抓住“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四个关键词,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工作2次被省级评估为“A”级。

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

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建立生产经营主体时段融资长效洽谈机制,持续激发市场活力。2022年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增速、个转企任务完成率均排名全省第一。截至8月底,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净增2.76万户,企业净增6179户。

创新临沧建设不断加快

举办三批次“院士行”活动,组建了“院士专家团队+市级科技人员+县(区)级科技人员”的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7个。由院士团队领衔推进临沧坚果等产业发展,全面启动实施临沧坚果100万亩提质增效示范推广行动,成立了云南省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

聚焦新通道建设,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立足区位优势,在云南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的统领下,成功打通从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规模化取得阶段性成效,临沧正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区位优势正在转变为开放优势。

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健全

临沧至清水河铁路2024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计划9月底全线建成通车,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底全线通车,凤庆中和机场即将通航,援缅滚弄大桥将于9月底交付使用,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规模化已见成效

出台支持海公铁联运系列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物流、经贸企业参与,做大进出口总量,着力打响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品牌。今年以来,新通道实现公铁联运8320个集装箱,带动进出口货运量243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约74亿元。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

抓好新通道沿线产业布局,围绕新通道建设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大力发展落地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等产业。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利用外资实现历史性突破,达2480万美元。今年1—7月,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2.6%。

对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今年以来,临沧市代表团两次访缅,缅甸商务部部长、缅甸驻华大使到访临沧,就共同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加强经贸往来等领域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在缅甸内比都成功举办第四届边交会,双方企业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0项,协议金额8亿多元。

聚焦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抓实现代农民培训工程、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经营性收入、就业帮扶车间、劳动力转移培训、村集体经济发展、“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涉农资金整合、兜底保障等农民增收9条措施。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194元,同比增长20.8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土特产”文章,举办“临品出滇”背包市场业务洽谈订货会专场活动,推动临沧优质农产品“下山、进城、出海、上网”。学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89个村纳入省级“千万工程”计划,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17个城镇化片区开发,3个美丽县城持续巩固。以临沧边合区为重点,统筹抓好沿边城镇规划建设,围绕打造扩大沿边开放的重要中心城镇目标,推进镇康、沧源县城建设,建好孟定国际新兴口岸城市,边境地区人口、产业聚集能力不断提升。

聚焦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实施就业创新提升行动和“技能临沧”行动,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39万人。实施“临沧兵”变“临沧人”工程,今年以来,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安置351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做强做大临沧教育品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保持全省前列,2023年再创历史新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推进健康临沧建设

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全面竣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累计引进各类医疗卫生人才500余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7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缓解。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截至8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4.15万人、失业保险11.32万人、工伤保险19.2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27.72万人。

聚焦“两个革命”,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深入学习宣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引导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助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

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三法三化”,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转化为“说办就办马上办”的实际行动。建立“红黄黑”榜项目管理机制,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适时评估预警,倒逼项目建设流程优化,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优质高效建设。

推行“面对面”工作法

学习和推行“五步调研法”“三检视三克服”等做法,引领各级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宣传政策、掌握社情、落实工作、化解矛盾。建立各级班子成员交心谈心机制,开展系列三年行动“回头看”工作,共同总结经验、找准短板、研究对策,形成“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工作合力。

突出“快”字转作风提效能

扎实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锻造各级领导干部“快”的硬核能力,激发快起来、拼起来、干起来的精神力量,以干部之干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拼搏奋斗。

精彩问答:

记者:临沧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过程当中依托创新驱动引领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临沧市科学技术局:

一是“育”主体。聚焦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市场创新主体培育。重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构建了高企及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抓实“一企一策”指导服务制度。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户;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66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组”团队。聚焦特色产业,着力突出“临沧需求”人才导向。持续开展“科技入沧”机制、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制度、党建+人才引育提升模式、科技特派员制等措施。开展了3次“院士行”活动;共入选省级两类人才19名、市级64名;省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13个;选派“三区”科技人才645人、科技特派员1024人、科技特派队9个、科技特派团7个;聘请省企业科技副总3名。在临沧边境村启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成立了“云南省农科院临沧博士专家科技服务站”,建成牧草、蔬菜、中药材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示范。以人才为核心,为临沧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是“建”平台。聚焦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了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与服务平台。建立“云南省院士(专家)博士工作站”27个。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3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星创天地”9个;省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为临沧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是“做”示范。聚焦特色产业,着力坚持以示范为引领,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比如:在蔗糖产业上,开展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的协同创新;在茶产业上,开展了制茶工艺提升改造、功能性茶叶新产品研发等;在核桃产业上,开展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临沧坚果产业上,针对开花不挂果、座果率低、产量低的问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牵头组建了“院士专家团队+ 市级科技人员+ 县(区)级科技人员”的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围绕全市100万亩示范目标, 通过“边研究、边示范、边试验、边推广”的方式,构建8支队伍精准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示范点,将实现由亩产120公斤达到200公斤的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临沧坚果”模式。以科技示范引领,持续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直播实录



来源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