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3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第四届中国•建水紫陶文化节柴烧作品展在建水紫陶博物馆举行。
建水县委书记赵雄在活动上致辞,这次作品展是建水紫陶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对进一步加快紫陶产业发展、提升建水紫陶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品展现场,与会领导向国内外陶艺家颁赠证书及建水紫陶作品获奖证书。
参会人员参观了2023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第四届建水紫陶文化节作品展,与陶艺家们面对面交流,探讨陶艺家的创作灵感,分享观展心得。
此次作品展从9月28日至10月6日在建水紫陶博物馆临展厅展出,参展作品共146件,其中国内外艺术家捐赠作品20件,建水艺人作品86件,特邀特殊教育学校作品10件,创造营烧制柴烧作品30件。
Ole Morten Rokvam(奥雷·莫滕·洛克凡):“建水是一个好地方,不大不小、美得漂亮,我喜欢这里葱郁的草木、娇艳的花朵。在这里,我欣赏到了许多优美的作品,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和众多艺术家建立了友谊,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Mette Maya(梅特·玛雅):“云南的这种黏土非常特殊,颜色可以从窑炉烧制而出,它有着非常漂亮的外观和质感。而且,这里的树木给了我很大的灵感,因为丹麦没有这样的树,我将把这些结构应用到了我的石膏作品中。”
Axel Danhard(阿克塞尔·丹哈德):“这里的艺术与众不同,在我们瑞典,当地没有太多的陶土,因此,从本地获陶土、从身边取灵感,变得很有意义。我的作品经常使用上釉工艺,而在这里的制陶工序则为无釉磨光,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体验。跟随“热情”的脚步一直是我工作的作风,我的兴趣在哪我就会去做,通过“热情”的渲染,你就能得到良好的作品。”
Rika Herbst(里卡·赫尔伯斯特):“这里的陶土很棒,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用当地的陶土拉坯、再到作品的完成,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很庆幸能看到你们有大学和学校教授制陶技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专业的学校接受专业的教育,我认为这是一种殊荣。年轻人应该努力工作、大胆逐梦,因为陶土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活动当天,还在焕文书院藏书楼举办了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交流座谈会。
来自国内的7位陶艺家、紫陶行业代表针对陶瓷柴烧艺术当代的传承创新发展、当下发展现状和如何突破发展面临的瓶颈等方面问题,各抒己见,在切磋碰撞中扩宽思路,在交流探讨中,感受柴烧魅力。
柴烧,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一件件陶器,在火焰的淬炼下,以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成独具特色的作品。建水紫陶在国内外陶艺家的诠释下,摩擦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陶艺家们对建水紫陶的独到见解,陶艺家们在探索陶瓷柴烧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对话与交融,为建水紫陶之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
来源 “古城建水”微信公众号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