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大理喜洲也开启了“岁稔年丰”农文旅融合之旅。黄金周的到来,使这片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土地,成为了这段农文旅融合之旅的起点。
专家学者、“新喜洲人”共话“喜洲模式”
9月29日,在喜洲喜林苑内举办了喜洲论坛,这是一次针对农文旅融合下“喜洲模式”的探索与讨论,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喜洲农文旅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开放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杨彦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28)注册专家、文旅部专家库专家任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北京市旅游局“乡村旅游”专家蔡红就“喜洲模式”的形成与打造等问题给予了不同的建议与思路,包括具有“新喜洲人”之称的匠志集、稼穑集农耕文化艺术馆主创人田飞,以及喜林苑联合创始人之一的美国友人林登,分别分享了他们对喜洲未来的愿景,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慧的支持。
月升喜田迎中秋
中秋之夜,喜洲的稻田上亮起了“巨型月亮”,仿佛月亮掉进了喜洲的稻田。这一艺术装置拉近游客与“夜喜洲”的距离,呼应着中秋团圆的温馨氛围,同时也激发了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市——有风集市·第二季
9月30日上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市在喜洲东安门广场举办。这个特色集市汇聚了喜洲镇13个村的特色,是一次农文旅融合的生动体现。各村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将汇聚一堂,有来自上关村的白族传统拓印甲马、周城村的白族扎染和刺绣、喜洲村的喜洲粑粑和三道茶等。现场还可以品味到不同的美食、欣赏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游客们还能与当地村民亲近交流。
在集市现场,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表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体现了喜洲镇的产业发展。不同的产品将更好地面向外地游客,并将创新更多针对外地游客的产品,从而更好地带动喜洲的产业。”
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陈真永表示:“要全力打造具有喜洲特色、白族特色的品牌,只有品牌化的构成才能让更多喜洲特色、白族特色的产品具有更好的吸引力。”
大理州委常委、大理市委书记字德海表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是通过市场化的模式,对每个村的产业进行一次摸底,将针对不同村的不同产业打造出面向市场的主导产业,并找到产业化的出口,将每个村的亮点与特色传出去。”
喜洲白族文化展演
9月30日下午,喜洲白族文化展演在喜洲东安门广场举行。这场具有白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将游客带进了白族文化的世界里。来自13个村的白族传统音乐、舞蹈、乐器交相辉映,游客将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白族文化的魅力,并与艺术家们一同探索着这个充满活力和传统底蕴的土地。
白族传统农耕收获庆典仪式(祭祀仪式)、“非遗+”庆丰收民间文艺活动(舞龙、白族霸王鞭、大本曲、中国鼓等传统表演项目)、喜宴(白族土八碗)、农耕文化传承(收割体验赛、扎稻草人)等活动即将在10月1日举行。“大喜之洲 岁稔年丰”农文旅融合黄金体验周还在持续,将会为游客们带来更多的视觉、味觉和文化的盛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字童 文
孙兵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