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作品亮相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10月22日晚,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德宏州芒市拉开帷幕。本次展演,丽江挖掘整理的5个民族民间特有的歌、舞、乐作品参展,并斩获铜奖1个,优秀奖4个,组织奖1个,为观众展示了丽江独特的文化魅力。

10月23日下午,在芒市傣族古镇,丽江的演职人员参加了第一场外场演出,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绝伦的民族民间艺术。

10月26日晚,围绕“展示民族艺术风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丽江的演职人员为观众展示了丽江民族民间艺术风采。


丽江市参演的传统曲目傈僳族《搓麻调》,让观众感受到了原生态的力量,这支表演队由永胜县鲁地拉镇的村民组成,他们身着自己纺织的麻布缝制而成的民族服饰,一边搓麻一边吟唱,表演者之一的鲁地拉镇副镇长海富岚告诉记者:“这首歌曲是我们生活在高山地区的傈僳族人民搓麻劳作过程中即兴演唱的歌。傈僳族人民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馈赠,采集当地的苎麻练就了搓麻、纺麻技艺,多才多艺的傈僳族妇女在手工劳作的过程中创作出《搓麻调》。对第一次登上省级舞台的村民们来说,他们既激动又有些许紧张。很感谢有这样的舞台,可以把我们民族的艺术展示给大家,以后我们会争取参与更多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魅力。”

来自华坪县文化馆的演职人员用舞蹈《滚牛皮》展现了华坪民间“芦笙舞”的独特魅力。表演过程中,演奏者吹着芦笙将一块铺设在地面的新鲜牛皮完整地翻滚在吹奏者的身上。这需要体力支撑,身体四肢的软度及鼻孔吹奏等难度技巧。能完成这一表演的人,将成为苗族“芦笙舞的舞王”,《滚牛皮》在华坪民间已失传。舞蹈创作期间经过主创团队走访市级传承人杨万明,根据其介绍对舞蹈进行恢复、排练。舞蹈由跳笙、斗笙、滚牛皮三个情景场面组合而成。充分展现苗族“芦笙舞”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魅力。

和瑞新老师表演的《拉伯谷气》则用音乐带领观众走进纳西族的风土文化。谷气是纳西族区域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一种民歌体裁。谷气调类属山歌,表达内容多样,节奏舒缓自由,可独唱,也可对唱。唱词多为五言句,以四句为一段,为带引子的二句结构,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本次创编的谷气调主要改编自丽江拉伯区域流传的传统谷气调,唱词内容以感今怀昔,歌唱家乡为主体,情节转换部分引入拉伯区域流传的热美蹉调式合唱,以突出整曲的舒张之对比、高低之反差。

除了这三个节目外,丽江代表团选送的《纳西打歌》《欢欢喜喜跟党走》两个节目还将一并参加展演。

《纳西打歌》又称踏歌。本节目为古城区非遗中心以国家级项目热美蹉、省级非遗项目哦姆达及雅哈里等流传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纳西族传统踏歌形式为基础,经过舞台化编创的歌舞剧《纳西音诗》之一,属于当代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艺术再创作,以边歌边舞的民间艺术实践形式体现纳西族民众的生产劳作、男女相恋、人生礼仪等民俗生活。

节目《欢欢喜喜跟党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打跳乐曲元素为素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在党的关心关怀下,纳西族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人民安居乐业、笑容满怀。节目抒发了纳西族儿女对党的热爱之情,唱出了纳西族儿女的幸福生活,同时表达了纳西族儿女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据悉,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自1997年首次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活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编排演出文艺节目。先后积累的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演出活动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全省各族人民喜爱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届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德宏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承办,立足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集中展示履约实践的保护成果和中国智慧,共享人类流光溢彩的多样文化,展现中国非遗的悠久历史和蓬勃生命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海莱阿芝 文

朱远灵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