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文旅系统和从业人员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和发展状况,采取深挖民俗文化内涵、打造优质节庆品牌、提升景区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等方式,极大提高了临沧旅游知名度、游客体验舒适度和旅游经营者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势头。
深挖民俗内涵外延,增强特色旅游吸引力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景区注定走不远。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景区不断挖掘佤族文化底蕴,对佤族传统文化、祭祀、节日进行追根溯源,寻找文化根脉,将景区拥有的人文、传说、民俗等方面的亮点充分发掘展示。进门佤族长老为每位游客额头中心点上祝福的黑色“娘布洛”,每天两场的拉木鼓表演、佤族民歌对唱、壮观又野性的剽牛表演等以为游客体验为导向为翁丁注入了热烈、野性的灵魂;一张门票不仅包含游,还能品尝鸡肉烂饭、佤族糍粑、佤族干巴等佤族美食,量小但诚意满满,没吃够?景区门口的翁丁食府佤王宴见,食物链的延伸拉长了游客游览景区的时间。
打造优质节庆品牌,整合文旅资源引客入临
丰富的节庆活动是旅游目的地人气值的重要来源。11月份刚结束的2023云南临翔柴烧创作营活动是第十届亚洲微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柴烧创作营举办地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的制陶技艺最早可以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是全省远近闻名的土陶文化之乡。以“茶陶记忆·温度临沧”为主题的临翔柴烧创作营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共计28位陶艺艺术大师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博尚镇碗窑七彩陶瓷文化主题园参加,艺术家们与本土制陶艺人和游客交流互动,进一步推动文旅交融和节庆经济发展。
临沧市出台《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规范节庆活动、培育节庆文化、活跃节庆经济、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要求,依托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节庆活动为媒,以节造势、以节聚人,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临沧,让“节庆经济”释放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泼水节、摸你黑狂欢节的影响力,成功举办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首届云南省老年合唱艺术周活动及火把节万人狂欢美食活动,2023年1—11月,全市预计接待游客3345万人次,同比增13.8%;预计完成旅游总收入286.3亿元,同比增长22.2%。
智慧景区科技赋能,提升游客深游体验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升级,智慧景区时代已经来临。临沧市高度重视景区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做到游前、游中、游后的全程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增强粘性。
邀请云南腾云公司对全市智慧景区建设进行指导,鼓励非A级旅游景区开展智慧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和景区开展智慧厕所和智慧停车场建设;完成1777座厕所的定位数据打点和26个景区停车场信息上报与地图打点,改建并上线智慧厕所61座,智慧停车场15座;7个3A级智慧景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并获7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云县滇缅铁路遗址园、南河人工湖、永德滇缅铁路遗址园、大雪山生态旅游区、葫芦小镇景区等5个景区通过智慧景区以奖代补省级验收;沧源翁丁、崖画谷景区完成闸机安装并接入平台,实现扫码、扫身份证、刷脸入园,平台购票实行八折优惠;临沧秘境谷森林小镇等11个景区已完成景区基础信息测绘工作。临沧强化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游客服务体验,从“等着客人来”到“引着客人来”,从“玩好”到“全场景优质消费”,让游客来临沧既一路看到好风景,又全程拥有好心情。
夜间经济势头强劲,让“客流”变“客留”
景区要盈利,一定是离不开商业,临沧市在临翔区的市民应该都是逛过佤山凤城首届文化旅游商贸展吧。“沉浸式演艺综合体”吸引境内外数千名参展商家,活动累计人流量50万+,每日人流量5万+,全网热搜点击量60万+。
临沧市共有3家云南省夜间消费聚集区,都是从当地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融入创意,打造有价值的夜游品牌IP,如凤庆文庙片区+茶文化源自治县、沧源自治县葫芦小镇+佤文化、孟定镇中缅街+边地文化。具有文化符号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康养、旅游等多种新兴时尚业态一并进驻,并举办文化趣味活动,形成临沧城市夜经济的有力补充,用心营造出一幅“临沧夜经济”消费图景。
来源 恒春临沧
责编 杨金敏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