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坝子是一窝呢雀,一气飞到石岩呢脚。要落要落又不呢落,不落不落又想呢落,天晴做个呢窝,下雨得躲呢躲。”这晚在建水古城中漫步,不知不觉走到北正街一侧的诸葛庙“金临安茶苑”,舞台上演绎着这首动听的《西厢坝子一窝雀》。
走进茶苑,只见偌大的院子里,舞台下人们或三五成群,或一家老小,纷纷围坐在茶几边,茶几上放着一壶茶水,一些点心,每个人慵懒地坐在沙发椅上,脸上露出陶醉其中的表情,整个演出现场沉浸在一派欢乐的氛围里。
来到建水,白天领略了古城风光,晚上来到金临安茶苑小坐,确实是漫游建水,感受建水“慢生活”的一个优选项目。
舞台上则是一个个高水准的民族歌舞节目,词曲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其中传递着建水的淳朴民风民俗。建水方言本身就像唱歌似的,唱出来的曲子,更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许多的唱词会重复两次,朗朗上口,好像听过一次,自己也就能记得几句,就好像有一首说唱歌曲《尼基点儿》,台上台下全是 “尼基点儿,尼基点儿,尼基尼基点儿”这个声音,十分有趣。
《青菜青两小盘》《小妹花》《编花调》等几首歌曲,主持人才报完幕,场下就有不少熟客不等演员开口,他们已经自己跟着旋律唱了。整场演出,还包含了彝族乐作舞《跳山跳》、烟盒舞《山寨的夜晚》、哈尼族铓鼓舞《铓鼓魂》等舞蹈表演,还有《西门水烧豆腐》等情景小品,无不精彩纷呈,还穿插着“观众学唱跳”等环节,场面十分热闹。
建水小调,是流传于临安、甸尾、西庄、曲江、李浩寨等10个乡镇的彝汉聚居区,是具有中国西南文化色彩的民间传统音乐。
据《建水州志》及相关地方史籍记载,建水小调约于明洪武年间从中原地区传入建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建水小调以汉族小调为母体,后在发展中吸收彝族四大腔、烟盒舞曲的唱词格律和音乐元素,成为一种彝汉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民间传统艺术。2013年11月,建水小调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待演出结束,走在洒满月光的建水古城,脑海里仍旧是演出的画面,耳畔依旧萦绕着那动人的旋律,这建水小调的温柔、细腻,氤氲于建水的大街小巷,或许这正是质朴的建水小调,委婉动听的建水方言的魅力,如果有机会在建水游玩,千万不要错过这一夜的“金临安茶苑”的体验哟。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文旅建水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