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桂梅老师》缘何出圈?

12月28日,由云南省话剧院和云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出品的话剧《桂梅老师》即将迎来第100场演出。该剧缘何一推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演出百场并收获众多好评?借此机会,文旅头条记者在演出前对《桂梅老师》相关主创人员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去年9月,话剧《桂梅老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文华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该奖项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桂梅老师》荣获此荣誉填补了云南“文华大奖”18年的空白。该剧由云南省话剧院创作,王宝社编剧,王宝社、常浩导演,李红梅领衔主演。剧目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十大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讲述的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因上级任务组建了一支宣讲队,到全国各地宣讲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在排练过程中,天天和桂梅老师待在一起的老师和学生突然发现不了解、甚至不认识桂梅老师了,关键是作为校长的桂梅老师还不许赞美她,不许把她说得“高大上”,不许用“大爱无疆”这样的词形容她;更不能在赞扬声中忘记来时的路……面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面对被全国人民仰慕的时代楷模,在回顾来时的路的过程中,宣讲队渐渐找到了桂梅老师超于常人的地方,深层次认识了桂梅老师……


《桂梅老师》中张桂梅的扮演者李红梅是第一个将张桂梅老师以艺术形象搬到舞台上的演员,李红梅说:“2009年我和桂梅老师相识并且一直保持联系,十多年间她在我心中如同一盏明灯一样的存在。作为文艺工作者,我想把桂梅老师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这也是我坚守了十多年的初心,怀着我对桂梅老师多年的了解和认知,她的点点滴滴已经融入我的灵魂,化为我的肢体语言,由内向外。每一次演出完当观众流着眼泪拥抱我,当每一个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感谢我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所塑造的人物得到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


话剧《桂梅老师》的出品人、云南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马捷告诉记者,近十多年来云南重要的英模人物,都有相应的作品来宣传,比如以高德荣为原型创作的《独龙天路》、以杨善洲为原型创作的《守望心灵》、以朱有勇为原型创作的《农民院士》,张桂梅也不例外。早在2009年确定要开创一部关于张桂梅老师的话剧起,编剧王宝社、导演常浩、演员李红梅等主创人员这些年就从未停止过对张桂梅老师的关注和素材的收集。


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要再复述一遍这个故事吗?要如何去写?如何去传递她的精神?这些成了摆在面前的问题。“我们不去复述她的故事,我们要去走入她的内心,寻找和呈现她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她所做的那些感人事迹在舞台上重现。”马捷坦言,为了能更加了解张桂梅老师,导演、编剧和相关主创人员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和张桂梅老师一起生活了近3个月,其间能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张桂梅老师。马捷表示,要创作一个优秀作品,需要时间的沉淀、生活的积累,要进入创作对象的内心世界。

导演常浩表示,为了迎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喜好,主创们确定了要用现代的戏剧手法,简洁、明快、流畅地来表述这个故事,直奔主题,用最符合当下人们审美的快节奏,把桂梅老师的生命节点呈现在观众面前。创作最初的目的是把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和精神带到更多的地方,讲给更多人听,所以舞台舞美的设计是极简的,既可以到国家大剧院、国家话剧院演出,也可以在学校的礼堂演出。“我们不是一个拔高者,也不是一个宣讲者,我们是一个传递者,我们是把爱和能量传递出去的人。”常浩表示,创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压力在于演员是否能触摸到桂梅老师的真正情感,触摸到桂梅老师心里最柔软的那一方热土。令他欣慰的是,演员们最后都能克服困难,完美呈现和传递桂梅老师的核心精神。常浩说:“话剧《桂梅老师》不只是讲了张桂梅,而是将张桂梅精神延伸到华坪精神,延伸到云南精神,延伸到中国精神,通过张桂梅老师一个人引出一群人、大部分人和所有人。”


两年多的时光,话剧《桂梅老师》走进20多座城市,跨越大半个中国,吸引了数十万名观众走进剧场看演出,沉浸式走进张桂梅的内心世界,第100场演出即将来临,让我们再次走进剧场,感受这部出圈的话剧带来的精神传递和心灵的洗礼!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文女 实习生 杨蕾 文

图 云南省话剧院

编辑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