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系列活动“非遗雅集”在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开展,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文化企业,采用“动态展演+静态展示”“现场体验+线上直播”“非遗文化+旅游景区”等形式集中展示展销非遗文创产品,彰显非遗之美。此外,还有来自贵州黔东南州、海南五指山市等地区的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整个集市分传统工艺体验区、非遗特产体验区、服装服饰体验区、传统医药体验区。
本次“非遗雅集”,海南省五指山市带来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刺绣蜡染技艺,贵州黔东南州带来苗族服饰、黄平蜡染技艺。云南省16个州市展示的非遗项目各具特色,西双版纳带来傣族服饰、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曲靖带来陶器烧制技艺、倘塘黄豆腐制作技艺;大理带来白族服装、白族扎染技艺;德宏带来阿昌族织锦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保山带来南红玛瑙雕刻技艺、醋制作技艺;文山带来了壮族服饰;红河带来红糖制作技艺(竹园红糖);玉溪带来尼苏刺绣、哈尼刺绣;丽江带来水酥饼制作技艺、三川火腿制作技艺。楚雄州参展的非遗项目众多,有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骨角工艺(楚雄骨角工艺)、陶器烧制技艺(鹿城土陶烧制技艺)、云龙酱油酿造技艺、根雕(楚雄根雕)、南华火草纺织技艺、大姚灵草香制作技艺、元谋泡果制作技艺、元谋彝族擀毡技艺、双柏彝族刺绣(堆绣)等。
展览汇集了服饰、陶器、食品、医药等30个非遗项目,共计数百件非遗产品进行展示展销、体验交流互动,开展第一天就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购买商品。
制作精美的黄平蜡染技艺展位前,吸引了不少驻足采购的游客,“能荣幸能够来到楚雄展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的传统技艺,黄平蜡染技艺区别于大理扎染,主要以蜡为防染材料,经冷染、脱蜡而成。”参展商廖朝熙激动地介绍道;黄平蜡染技艺的图案通常将几何纹样与自然纹样或图腾纹样结合起来穿插运用,纹样与纹样之间随形而设。这些相互穿插在构图上通常采用对称的构图形式,或上下对称,或斜角对称,或左右对称,或旋转对称,给人一种稳定、端庄、严谨的感觉,许多游客在此驻足观赏。
另外一个展位传来纺织机木质的轻响,是州级非遗传承人罗翠英在轻轻操纵织机,根根纺丝轻盈灵动,在传承人手中成为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火草纺织技艺》。纺织出的火草布,集麻的柔韧性与火草的保暖性于一身,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周边彝族人民和游客的青睐。
有一个展位围满了许多的游客,走近后便能闻到豆香扑鼻的豆制品香味,这个展区便是倘塘豆腐制作技艺。倘塘地处宣威市北部,是宣威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2017年6月,“倘塘黄豆腐制作技艺”被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豆腐制作技艺世界独一无二,已有600多年历。黄豆腐营养丰富,口感厚实,咬下去,满满的豆香浸入口鼻,辅以辣椒面同吃,鲜香辣爽,令人回味无穷,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本次“非遗雅集”活动将持续到2024年1月5日,旨在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倡导传统文化引入现代设计,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培育一批优秀的非遗文创产品、非遗企业和知名品牌。欢迎游客朋友们前往体验购买。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吴珂 整理
来源 楚雄州委宣传部
来源 康莞悦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