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屏,黄瓦朱墙,关于泸西文庙,你知道多少?

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等,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最具体的体现。纵观全国各地的文庙,规模和性质各有不同,不仅有由孔子后人所建的“孔子家庙”,还有封建帝王和官员专用的国庙以及与“庙学”互通的学庙。

红河州的建水、石屏、泸西三地各有一座文庙,既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担当着教育开化的功能,建筑气势雄伟,让人过目难忘。我们将用三期内容,展示红河州三座文庙的历史渊源和各自特色,今天是第三期——泸西文庙。

泸西文庙位于泸西县城钟秀山南麓,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后毁于兵燹(xiǎn),现存文庙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

泸西文庙占地面积为8627.9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36.9平方米,经历代翻修和迁建,是县内现存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遵循了我国古代建筑南北中轴线对称的传统,由南而北次第升高,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布局在中轴线上,其余建筑皆东西配列,2012年1月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泸西文庙,可以看到琉璃瓦覆盖的屋檐,殿宇为架梁式单檐歇山顶式结构,雕梁画柱,青山为屏,阁楼高耸,气势宏伟,对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泸西文庙在不同时代,其建筑规模和格局各有不同,现存的文庙建筑格局为四进院落制。

第一进由大照壁至棂星门。正中大照壁嵌“太和元气”四字,次为“泮池”(月牙塘);东边门叫“腾蛟”门,西边门叫“起凤”门,门两侧各立石雕龙报柱华表一棵。

第二进是棂星门至大成门。中门为“棂星门”,东接“礼门”西接“义路”;前院东西各三间,东房为“斋所”,西房为“更衣所”。

第三进为大成门至大成殿。正中为“大成门”,五间五门,东有三间房为“明宦祠”,西有三间为“乡贤祠”。中院正中是“大成殿”(先师殿),与翠屏山遥遥相对,前以“天子台”石栏相陪,中有“鱼跃龙门”“五龙出水”石雕;大成殿两侧各三间房,东为“朱子祠”,西为“兴文祠”;中院两边各有厢房九间,为孔子七十二贤列位处。

第四进由大成殿至崇圣殿(祠)。后院为“崇圣殿”,东西两边各三间房,东为“仓圣祠”,西为“尊经阁”。

除了一般文庙内都建有的棂星门、大照壁、大成门等建筑,泸西文庙历史上还有文昌祠、奎星阁、魁星阁、万寿阁、忠孝节义祠等,在各时代有相应的侧重。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捷 文

部分文图来源 泸西县文旅局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龚怡丹